摘要:目前學界并未關注到吐蕃禮儀制度中的巡守制度問題,文章根據敦煌藏文文獻對吐蕃巡守制度作初步探討。在敦煌藏文文獻中,與贊普巡守有關的專用詞匯為?????(gshegs)。文章對《吐蕃大事紀年》中出現的?????一詞進行了統計與分類,指出該詞總體而言有3種意思,最多的與贊普巡狩有關。根據《吐蕃大事紀年》,吐蕃多位贊普在任期間,外出巡狩共計29次,巡狩范圍所及可分狩獵、政事巡狩、避寒等3種;其中政事巡狩的情況相對復雜,又可細分為4種。文章認為,吐蕃巡守制度是探究吐蕃禮儀制度的重要門徑之一,值得學界持續關注。
關鍵詞:吐蕃;禮儀制度;《吐蕃大事紀年》;巡守制度;政事巡狩
在敦煌藏文文獻中,涉及吐蕃大事紀年的卷號共5件,分別為P.T.1288+IOL Tib J 750、Or. 8212.187、IOL Tib J 1368、Dx 12851。學界常合稱前3件文書為《吐蕃大事紀年》。2 國內外對《吐蕃大事紀年》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巴考(Jacques Bacot)、托瑪斯(Frederick W. Thomas)、杜散(Charles G. Toussaint)3 ,張琨4 ,王堯、陳踐5 ,黃布凡、馬德6 ,杜曉峰(Brandon Dotson)7 ,H. H. the Drikung Kyabgon Chetsang 8等學者的論著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研究吐蕃史的學者更是離不開《吐蕃大事紀年》這一重要文獻。學界對相關成果已經進行過總結和評述,此不贅述。9總體而言,學界均未關注到吐蕃時期的巡守制度問題。文章嘗試以《吐蕃大事紀年》為主要材料,討論吐蕃的巡守制度。
巡守之原意是指古代的帝王到各地巡視。10 《孟子·梁惠王下》曰:“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薄段倪x·東都賦》注引“逸禮”曰:“巡狩者何?巡者,循也;狩,牧也。謂天子巡行守牧也?!睆摹把册鳌钡摹搬鳌钡健笆亍?,這二字的變化,是巡狩內涵的延展和演繹,是由軍事為主向以政治為主的時代性的變化。
根據學者的研究,中國古代巡守制度的產生“應在夏代以前的堯舜時期”。11 《左傳》即載,哀公七年“禹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奥撁耸最I同參盟各邦發生政治聯系的渠道最初只能有兩條,即要求各盟邦的統治者前來朝拜和自身離開首邦到外地去巡視。借朝拜和巡視之機,還可集全部或一方‘諸侯’進行大會?!?2“至先秦,又演變為帝王對部落、方國以及諸侯封國巡察、征伐的政治軍事活動,并成為控扼天下、鞏固王權的重要舉措。春秋戰國至秦漢,巡狩逐漸由軍事為主轉為政治為主;在儒學文化思想的構建與演繹下,‘天子非展義不巡守’。巡狩逐漸制度化、系統化、理論化和禮儀化,其歷史文化涵蘊和意義亦日漸廣博、深遠?!?3秦漢以后,巡狩作為封建王朝的統治運作模式,不僅是傳統禮俗社會以禮教萬民的治國要道,更是其“內圣外王”理想政治的社會實踐。
學界對中國古代歷朝巡守制度的討論十分熱烈,但對吐蕃巡守制度卻幾未著墨,而要討論吐蕃巡守制度,關鍵在于對《吐蕃大事紀年》中?????一詞的理解。以下我們在分析?????一詞的基礎上,展開對吐蕃巡守制度的討論。
在討論之前,我們對本文引用的《吐蕃大事紀年》行數和十二生肖紀年做一說明。先舉一例:
285/233???????????????? ????????????: ?????????????????? 286/234……???????????????: ??????????????????????14 及至蛇年。夏[741],贊普以政事巡狩?!琜741-742],[贊普]結束政事活動后巡狩扎瑪。15
以上為本文引用《吐蕃大事紀年》原文和譯文的格式。
說明一:285/233系《吐蕃大事紀年》行數,前一個數字是P.T.1288加IOL Tib J 750的總行數,后一個數字是IOL Tib J 750的行數。16兩者相差的52行,系P.T.1288的行數(以下引文中如僅出現一個數字,系P.T.1288的行數)。學界對P.T.1288行數的認定有兩種說法,一種為51行,17一種為52行。兩者的差別由第三行而起。第三行因殘缺不全,現存的文書上并沒有顯示有文字存在(參見下圖P.T.1288前18行)。這樣,有學者認為該行應該沒有文字,有的則認為應該有文字,杜曉峰甚至推測有9個字左右 。18本文采用后一種說法。
說明二:吐蕃十二生肖紀年中的冬季、春季都是跨年度的(參見下表),因此在無法確定冬季、春季的確切月份時,需要標注兩個年度,如上引文中蛇年的冬季應為741-742年。在以下的漢譯中,如文書確切記載為夏、秋季的,則僅標注一個年份,記載為冬、春季的,則標注兩個年份。
一、對?????一詞的分析
學界已經關注到《吐蕃大事紀年》的規范用字遣詞問題。林冠群指出,“吾人觀《吐蕃大事紀年》的載記,對于王室成員的行止、各種活動,以及政府官員所作各種措施等,每件相同的活動、措施,都使用相同的詞匯,例如贊普居處所在用‘??????’,蹕所移至他處用‘??????’,贊普去世用‘??????????????’,臣下去世則使用‘????’,為區別君臣,二者明顯使用不同詞匯,于此可見有所規范?!?9龔煌城認為藏語敬語詞普遍有個腭化音作中綴,當這種音與邊音結合時會變成?。20格日杰布也認為古藏語清濁交替,這種規則是成立的,?????、????、?????、????、?????、??等詞語是吐蕃贊普的專用詞匯。通過對 ?????一詞的分析,我們認為?????確系贊普專用詞。21具體來說,?????在《吐蕃大事紀年》中有多重涵義,以下我們分別討論。
1.行走、來、去
表示“行走、來、去”的?????在《吐蕃大事紀年》中出現了兩次,系?????的本義。
248/196???????: ???????????: ?????:???????: ???: ???: ???????: ????????: ???????: ??????????? 及至龍年。夏[728],贊普駐于措高之包岡,后,還至蕃地。
282/230???????: ??: ????????????: ????????????? 冬[739-740],贊普父王還至蕃地。
2. 賓天 22 ?????????????
?????????????表示“賓天”,這一意思在《吐蕃大事紀年》中出現了3次。
15? ?????: ??????????? ??????: ???????????????????????????? [649-650]六年后,贊普赤松贊賓天。
66/14????: ????????: ????????????: ??????: ?????: ???????????????????? ?????????????????????67/15??: ??????????????????? 及至鼠年。夏[676],贊普駐于札之鹿苑,冬,贊普赤芒倫于倉邦那賓天。
148/96 ? ???????????: ?????????: ??????????: ????? ?????????????? (及至龍年。)冬[704-705],贊普以政事巡狩蠻地,賓天。
??????????????可譯為“逝往天界”、“逝歸天界”、賓天、升遐。這在P.T.1287、P.T.1286中也有相關例子:
P.T.1287/83??????????????????????????84?????????????? ?贊普父王赤倫贊賓天。
P.T.1287/164??????????????????????????? 達布王賓天。
P.T.1286/47?????????????????????? ?????????????????? ??????????????????????
以上(諸王)大致相同,王子能騎馬時父王即逝歸天界。
“賓天”“逝往天界”“逝歸天界”應為?????????????的引申之意。其原意則是去天上、回歸天界,用的是?????“行走、來、去”的本意。P.T.1287、P.T.1286中同樣有相應的例子。
P.T.1287/6??????7.????????????????????????????????????????????????????????? ????????????????????????? 卻具當眾升天等巨大神通與幻化之力,故不能克制其狂躁與驕慢。
P.T.1286/43.?????????????????????????? ??????????????????? ????????????????????????????????????????????????? ????????????44.???????????????????????????????? ????????????????????????????????? ? 赤頓祉之子即岱·聶赤贊普來作雅礱大地之主,降臨父輩之地,天神之子做人間之王,后又為人們目睹直接回歸天界。
值得注意的是,在《吐蕃大事紀年》中,表示去世的詞,吐蕃贊普、王室成員和大臣采用的是不同的詞。吐蕃贊普用?????????????,王室成員用????,大臣則用???。23
????一詞在《吐蕃大事紀年》中出現8次,表示王室成員的去世。比如:
281/229 ? ???????: ???: ????????????? ??????282/230????: ????? ??????: ??: ????????????: ????????????? ??????: ???????: ??????????????: ??????? (及至兔年。[739-740])王子拉本駐于準,其間薨逝。贊普父王于冬季返回吐蕃本部。金城公主薨逝。是為一年。
本例句中,王子、金城公主均為王室成員,用????理所當然。不過,下面的這個例子則饒有趣味了。
Or. 8212.187/49? ????????????????: ???????? ????50???????????????: ??冬末,唐王薨逝,新王登基。
這里的唐王指肅宗(756-762),新王指代宗(762-779),肅宗去世用????,是把唐帝當成吐蕃王室成員看待?還是因唐蕃甥舅關系?或者說把唐帝僅僅看成是四周的王一樣?這是一個值得細究的問題。24
???一詞在《吐蕃大事紀年》中出現13次,其中1次為人名,其余12次均表大臣去世之意。
48??????????????? ??????: ?????????????????? ???????????????????????????????: ??: ????? 及至兔年[667-668],贊普巡狩倭兒芒,大論東贊薨于日布。是為一年。
以上兩種意思在《藏漢大辭典》中均有標注。一是行走、來、去。二是死、逝的意思。25表明這一詞匯一直沿用至今,但已作為一般詞匯使用,而非贊普專用詞匯了。
3.巡狩
?????一詞在《吐蕃大事紀年》中出現36次,除以上幾例外,均為巡狩之意。試舉一二例:
232/180?????????????? ??????: ??????????????????????? ?????????????????? ????????????? ??????????: ??????: ?????233/181???????????????????????及至鼠年夏[724],贊普駐于“拜”,巡狩北方,于“科聶都若” 捕獵野牦牛,以索縛野牦牛。
175/123? ??????: ????????? ??????: ???????: ?????? ????????????????? ?????????????: ??????: ??????: 176/124??????: ????????????: ??????: ????????? ????????????????: ???????: ????????? ????????????177 /125???? ??????: ???: ?????????: ???????????????????? ???????????: ?????????: ??????????????: ? 及至狗年[710-711],贊普駐于跋布川,祖母駐于準;于墀帕塘召集會盟,準備與贊蒙公主聯姻之物具,以尚·贊咄熱拉金等人為迎婚使,將贊蒙金城公主迎娶至邏些之鹿苑。冬,贊普伉儷駐于札瑪。
需要指出的是,此句中出現了兩個?????字。第一個?????: ??????: ???,?????后加?,把動詞轉成了名詞,此處的?為名物化標記,?????名物化后再限定中心語?????? ,因此結合上下文,?????: ??????: ???可理解為聯姻的物具。第二個?????,作為動詞,也可作“聯姻”解釋,在行文中可翻譯成“迎娶”。作“聯姻”的?????字在《吐蕃大事紀年》中共出現了6次,在第二部分我們會展開討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有3種意思,一為行走、來、去之意;二為賓天;三為巡狩。且專用于贊普。前兩種相對較少,第三種最多,均與贊普巡狩有關。
以下我們就?????的第三種涵義所體現的相關制度再進行具體分析。
二、吐蕃巡守制度分析
巡守制度是“一種承載文化思想和維護統治秩序的禮儀制度”。26中國古代五禮(吉禮、嘉禮、賓禮、兇禮、軍禮)中,不少內容都涉及巡狩。有學者指出:“巡狩既是祭祀天、地、君、親、師、社稷、鬼神的吉禮和親萬民和合人際關系的吉慶嘉禮,又是包涵有親邦國、朝覲、交聘、通好、交際之賓禮和哀邦國、悼亡、救患、問疾、恤災之兇禮,亦是同邦國、耀武、征服不馴的征伐之軍禮等等?!?7顯然,巡狩活動是一個包含多種禮儀的綜合活動。
(一)吐蕃贊普巡狩頻率分析
根據《吐蕃大事紀年》,吐蕃幾任贊普在任期間外出巡狩,共計29次。其中有3任贊普的數據具有統計意義。在664—676年、686-704年、724—746年間(55年)巡狩27次,平均2年1次,其中也有一年兩次的。具體而言,3任贊普情況有所差別。(參見吐蕃贊普巡狩一覽表)
芒倫芒贊(643-676)于649-676在位27年,8次巡狩,平均3年多一次。實際上,芒倫芒贊繼贊普位后,直到664年才外出巡狩。此前一則因為贊普年幼,二則忙于安排對外擴張事宜,尤其是吞并吐谷渾是吐蕃自松贊干布以來的既定目標,為此吐蕃花費了長達30年的時間。663年,吐蕃最終滅吐谷渾。664—676年13年間,芒倫芒贊8次巡狩,平均1.5年一次。巡狩范圍涉及狩獵、政事巡狩、避寒等,尤其以避寒次數最多。
赤都松(676-704)于686-704年在位19年,12次巡狩,平均約1.5年一次。巡狩范圍涉及狩獵、政事巡狩等,其中698年的巡狩,是借狩獵之名進行鏟除噶爾家族的活動,實際上也屬于政事巡狩。因此可以說赤都松在位期間的12次巡狩均為政事巡狩,而且4種政事巡狩的情況均有出現。顯示出赤都松贊普忙于各種政務活動,且大多圍繞鏟除噶爾家族、對外擴張活動而展開。704年冬,赤都松年僅29歲賓天,恰是其巡狩蠻地之時。
值得注意的是,P.T.1287《吐蕃贊普傳記》有一段關于赤都松的記載,正與狩獵有關。
328 ??????????????????????? ?????????????????????????? ????????????????????????? ??????????????????????? ?329 ?????????????????????????????? ? 贊普赤都松,年雖幼沖,曾劈野豬,絆野牛,捉虎耳,諸如此類等。
這一記載表明,吐蕃贊普在未成年時,有狩獵的訓練,狩獵的對象包括野豬、野牛、老虎等。有研究者指出,狩獵的功效在于,吐蕃贊普的“控制能力在狩獵這一領域中的清晰展示,自然地暗示了他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稅收或鎮壓暴亂”,因此,“狩獵有效地重申了統治者參與和管理大型機構的能力,即統治”。28對赤都松這一活動的特別記載,顯示出赤都松相對于其他贊普而言,其狩獵能力突出,這才有691年夏于“色烏秀”召集會議后,年僅15歲的赤都松親自巡狩,698年更是實施了借狩獵之名鏟除噶爾家族活動的妙計。
赤德祖贊(704-754)于712-754年在位43年,7次巡狩。但因《吐蕃大事紀年》缺失7年記事(748—754),也即有記錄可查的僅36年,故可得其巡狩頻率平均5年多一次。赤德祖贊在712年繼贊普位后,因其年幼、忙于對外擴張事務,直到724年才外出巡狩。724—746年,23年間赤德祖贊7次巡狩,平均3.3年一次。巡狩范圍涉及狩獵、政事巡狩等,不過仍以政事巡狩為主。
(二)吐蕃贊普巡狩內容分析
《吐蕃大事紀年》所載的29次巡狩,根據內容可分為3種情況,即狩獵、政事巡狩和避寒。
1.狩獵(???????????????)
狩獵是吐蕃贊普巡狩活動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吐蕃大事紀年》中記載有4次。
(1)44 ?????????????? ??????: ????????????????????及至鼠年[664-665],贊普巡狩北方。
(2)232/180?????????????? ??????: ??????????????????????? ?????????????????? ????????????? ??????????: ??????: ?????233/181??????????????????????? 及至鼠年夏[724],贊普駐于“拜”,巡狩北方,于“科聶都若”捕獵野牦牛,以索縛野牦牛。
(3)296/244???????: ??: ????????: ?????????????????????: ????: ???: ???????及至猴年。夏[744],贊普巡狩北方而還。
這一活動,在Or. 8212.187中也有記載,但并未標明是在夏天。
???????????: ??????? ??????????????? ???: ??????????? ???????????????? 及至猴年[744-745]。贊普牙帳駐于冊爾,巡狩北方。
(4)Or. 8212.187/6????????????????? ?????7?????????????????????? ????????????????????????? 及至狗年。夏[746],贊普駐于那瑪爾,至塞孔巡狩。
以上4次狩獵活動,明確標明???????????????巡狩北方的有3次。狩獵的時間一般在夏季,因此狗年夏[746]的記載盡管沒有明確說明狩獵,我們還是把它歸入了狩獵活動。
狩獵的對象以牦牛為主。敦煌藏文文獻中關于狩獵對象的記載很少,前文提及的P.T.1287《吐蕃贊普傳記》中關于赤都松狩獵的對象包括野豬、野牛、老虎等。此外,吐蕃墓棺板畫保留的狩獵圖像中,其主要狩獵對象是牦牛、鹿,以牦牛居多。郭里木吐蕃墓棺板畫第1號載:“騎射圖像集中分布在棺板左半部分,內容分為上下兩組。上組為向右馳騁的前一后三夾擊兩頭受驚狂奔的牦牛的四名騎士。其中,在牦牛前面騎士扭身回射,后面三騎上部二人滿弦瞄準牦牛,下面一騎因畫面受損不見騎者,但結合整體畫面,可以肯定原也為一名射牦牛的獵手。另外,牦牛前側并排還有一只飛奔的獵犬回首朝向牦牛?!?29
青海郭里木吐蕃墓葬1號棺板畫(線描圖)上、A板(局部)(線描圖由仝濤繪) 30
2.政事巡狩
政事巡狩的情況相對復雜,又可細分為4種: 一為以打獵為名,鏟除噶爾家族的活動;二為標明為???????進行巡狩的;三為聯姻;四為軍事活動。
一是以打獵為名,鏟除噶爾家族。從《吐蕃大事紀年》來看,為鏟除噶爾家族,吐蕃贊普赤都松至少有5次巡狩活動。
127/75???????????????????????: ??????????????????????????????????????: ??????????????????????????????????????128/76????????????????????: ???: ??????????? ????: ??????????: ????????????: ??????: ???????????????[???]???? 及至狗年。夏[698],贊普巡狩北方。冬[698-699],大論欽陵發兵大小宗喀開戰,并俘獲唐大將軍都護使。冬,噶爾[家族]獲罪。贊普巡狩帕爾。是為一年。
關于此事,《資治通鑒》卷二〇六圣歷二年載:
〔二月〕初,吐蕃贊普器弩悉弄尚幼,論欽陵兄弟用事,皆有勇略,諸胡畏之。欽陵居中秉政,諸弟握兵分據方面,贊婆常居東邊,為中國患者三十余年。器弩悉弄浸長,陰與大臣論巖謀誅之。會欽陵出外,贊普詐云出畋,集兵執欽陵親黨二千余人,殺之,遣使召欽陵兄弟,欽陵等舉兵不受命。贊普將兵討之,欽陵兵潰,自殺。夏四月,贊婆帥所部千余人來降。太后命左武衛鎧曹參軍郭元振與河源軍大使夫蒙令卿將騎迎之。以贊婆為特進、歸德王。欽陵子弓仁,以所統吐谷渾七千帳來降,拜左玉鈐衛將軍、酒泉郡公。31
“贊普詐云出畋”,在《新唐書·吐蕃傳》記為“贊普托言獵”,說明《吐蕃大事紀年》中赤都松“贊普巡狩北方”并非一次純粹的狩獵活動,而是其以狩獵為名、提前部署、鏟除噶爾家族的政事活動。
結合漢藏文文獻,事件的經過如下:698年夏天,赤都松贊普托言獵,提前布置。699年二月,赤都松與欽陵開戰。欽陵誓死不屈,其親信2000余人倒戈之后,在戰場上自殺。噶爾家族獲罪。699年夏四月,欽陵之弟和千余親隨以及欽陵的兒子弓仁、七千帳吐谷渾人投唐,唐加以安撫。封贊婆為特進、歸德王,弓仁拜左玉鈐衛將軍、酒泉郡公。
實際上,從《吐蕃大事紀年》來看,吐蕃王室鏟除噶爾家族的活動,從685年就已經開始了。此后,“694年論巖在贊普的安排下主持集會議盟;695年贊普親自主持集會議盟,宣布贊輾恭頓(勃倫)背叛;696年又由論巖主持集會議盟;698年冬,趁欽陵引兵赴大宗喀之機,向噶爾家族發難,即這里所記的‘噶爾家族獲罪’之事;次年(699)又清查獲罪家族財產?!?2這些內容均可以在《吐蕃大事紀年》中找到蛛絲馬跡。其中,羊年夏 [695] 赤都松巡狩登木、羊年冬[695-696]赤都松巡狩扎瑪,與誅殺噶爾·贊輾恭頓(祿東贊之子)有關;豬年夏[699]赤都松自帕爾前往跋布川哲烏塘巡狩,同樣與鏟除噶爾家族的活動有關。吐蕃贊普赤都松的這些巡狩活動均可歸入政事巡狩范圍。
二為政事(???????)巡狩。33此類巡狩最多,其中5次明確標明為政事(???????)巡狩。
(1)132/80? ???????????????????? ??????: ???????????????: ?????????: ????: ???????: ????????????????? 及至鼠年。夏[700],贊普以政事從蒙噶爾前往下枯零之孫可巡狩。
(2)148/96???????????: ?????????: ???????????: ????? ?????????????? (及至龍年),冬[704-705],贊普以政事巡狩蠻地,賓天。
總體來看,冬天一般而言是吐蕃贊普避寒之時。但在704年年底或705年年初,吐蕃贊普赤都松領兵出征南詔,表明此時吐蕃正是擴張之際??上У氖?,赤都松年僅29歲逝于蠻地。
(3)243/191? ???: ?????????? ??????: ??????????????: ??????????????????? 及至兔年。夏[727],贊普以政事巡狩吐谷渾。
(4)281/229? ???:????:????? ??????:???????????????:??????????????? 及至兔年。夏[739],贊普以政事巡狩“畢”地。
(5)286/234……???????????????: ??????????????????????冬[741-742],[贊普]結束政事活動后巡狩扎瑪。
還有一次巡狩活動發生在691年。
108/56? ????????????????????? ???????……? ?????????: ?????????????: ????: ?????109/57???????????? ??????????????及至兔年。贊普……夏[691],于“色烏秀”召集會議,巡查,遷至“查那”。
????????,學界有多種理解。杜曉峰認為是一個地名,并專門對該詞做了一個注釋:“這種結構說明Lha-gshegs和查那都屬于廣義上的色烏秀。Lha gshegs字面意是‘the god departed’,所以這里流傳的神話可能影響了該地區的名字?!?4王堯、陳踐翻譯成“贊普駕臨”,黃布凡、馬德翻譯成“因王赴會”。35
實際上,我們認為可以理解成贊普巡狩,以??指代贊普。P.T.1287便有????????這樣的例子:491??????????????????????????????? ????????????????????????? ???????????? 492?????????? ??????????????????????? ??????????????????????????????????????????????????(屬廬薩應對而歌:“噫!在達木平壩上,贊普巡狩而未見尊顏,贊普巡狩若見尊顏,俯身恭致敬,信息傳來即收下?!保?/p>
在古代,帝王巡狩的一個重要目就是為了穩定地方秩序。691年夏,赤都松贊普在“色烏秀”召集會議后巡查地方,本身就是一種對地方的震懾。
三為聯姻。在《吐蕃大事紀年》中,由贊普主持的聯姻活動共有5次。發生的時間從641—711年之間,時間跨度50年。
(1)11[?]?????: ??????: ??????? ???: ?????????????????????: ???????????: ????????12??: ??????? [641-642]贊蒙文成公主由噶爾·東贊域宋護送,迎娶至吐蕃。
(2)52?????????????: ???: ??????: ?????: ???: ????????????????????????????????????????????53??????????: ?????: ?????: ??????: ?????: ???????????: ?????: ?????: ??: ???????? 及至羊年。夏[671],贊普駐于登木之綠苑;冬[671-672],巡狩多魚之園,將贊蒙聶媢登公主嫁與聶秀繃野究為妻。是為一年。
(3)100/48? ??????????: ????????? ?????????????????????????? ????: ????: ??????????: ????? ????: ???????????? 101/49 ????????????? ????: ????????????????????? ??????: ????????????: ???: ?????????: ???????????????????? 及至鼠年。[688-689]贊普駐于年噶,夏[688],于蘇浦(???????)召集會盟;冬[688-689],派坌達延墀松于曉之粗垅召集[盟會],贊蒙墀頓去達域聯姻。是為一年。
(4)102/50 ? ????????????????????????????????????????????????????????????????: ?????????????????: ?????:103/51?????? 及至牛年。[689-690] 贊普駐于年噶之塘卜園,將墀邦公主嫁與吐谷渾王為妻。
(5)175/123? ??????: ????????? ??????: ???????: ?????? ????????????????? ?????????????: ??????: ??????:176/124??????: ????????????: ??????: ????????? ????????????????:???????: ????????? ????????????177 /125???? ??????: ???: ?????????: ???????????????????? ???????????: ?????????: ??????????????: ? [710-711] 及至狗年。贊普駐于跋布川,祖母駐于準;于墀帕塘召集會盟,準備與公主聯姻之物具,以尚·贊咄熱拉金等人為迎婚使,將金城公主迎娶至邏些之鹿苑。冬,贊普伉儷駐于札瑪。
以上5例中,動作行為的發出者均為贊普。第3例的情況相對復雜,我們詳細分析一下:贊普駐于年噶,其后有一連詞???,表明其后動作行為的發出者仍然是贊普;夏季會盟的召集所用動詞是????(自動詞),表明召集者是贊普;冬季會盟的召集所用動詞是?????(使動詞),表明會盟的召集者并非坌達延墀松,而是贊普(發出者);同樣的,后一句用贊普專用詞匯?????,表明動作行為真正的發出者仍是贊普,而非贊蒙墀頓。
值得注意的是,《吐蕃大事紀年》中還有兩個聯姻的例子,但并未用?????一詞。
268/216 ? ?????: ????????????: ????????????: ????????????? ……????:???????: ????????269/217????: ??????: ?????????? 及至狗年。夏[734],贊普牙帳駐于準?!髯楷斃偌夼c突騎施可汗。
283/231 ? ???????????? ???????: ??????? ????????????: ??????????: ???????????????? ????: ?????????????????????: ???284/232???????及至龍年。夏[740],贊普牙帳駐于冊布那之昂木林。墀瑪類公主嫁與小勃律王為妻。
未用?????一詞的原因推測有兩個。其一,是????(公主)的身份。已經有研究者指出,“je-ba也可能是表示贊普王后或小王妃的姐姐,因為她們不具有實際意義上的王室血統”。36其二,這一聯姻的提議可能并非來自吐蕃贊普,而是聯姻的另一方?!斑@可能是732年來訪的突騎施使臣一手策劃的?!?7
四為軍事巡狩?!锻罗笫录o年》記載有3次與軍事巡狩有關的活動。前兩次發生在赤都松時期,后一次則在赤德祖贊時期。
(1)133/81???????????????????: ???????????秋[700],贊普巡狩,發兵河州。
(2)145/93???????????: ?????????????????????????????: ????????(及至兔年)冬[703-704],贊普巡狩南詔,攻陷南詔。
(3)285/233???????????????? ??????: ????????: ???????????????????????????: ??: ??????? 及至蛇年。夏[741],贊普以政事巡狩,攻陷漢城達化縣。
3.避寒
避寒同樣是巡狩的重要活動之一。唐朝的皇帝們便喜歡到兩京周圍的行宮中避暑寒。據吳宏岐統計,隋唐兩京有避暑宮19所,“長安周圍有15所,洛陽周圍有4所”;溫泉宮“以華清宮、鳳泉宮和汝州溫泉頓最為有名”。38吐蕃因地處高原,無須避暑,吐蕃贊普的巡狩主要為避寒,時間以冬、春為宜,《吐蕃大事紀年》記有6次避寒活動。
(1)48 ? ?????????????? ??????: ?????????????????? 及至兔年[667-668]。贊普巡狩倭兒芒。
(2)52 ? ????????????: ???: ??????……? ?????????????: ????????? 及至羊年。冬[671-672],贊普……巡狩多魚之園。
(3)54/2 ? ??????????????????? ??????:……? ????: ?????: ???????: 55/3???????? 及至猴年。贊普……冬[672-673],巡狩南幾林。
(4)56/4? ????????????: ??????:……58/6???????????: ???: ????????: ???????????????? 及至雞年。冬[673-674],贊普巡狩“襄”之“讓噶園”。
(5)60/8? ??????: ???????????????:……??????????????? ???61/9????? 及至狗年。贊普……冬[674-675],巡狩倉邦那
(6)62/10? ????????: ??????? ??????: ?????: ?????????????????? 及至豬年。春[675-676],贊普巡狩“諧辛”。
三、初步結論
?????一詞在《吐蕃大事紀年》中出現36次,作為吐蕃贊普的專用詞匯,除少數幾例外,均為巡狩之意。吐蕃贊普的巡狩活動至少包含了狩獵、政事巡狩、避寒等內容。通過狩獵,吐蕃贊普可以證明其有能力調度人力,在政治舞臺上同樣可以發號施令。內容豐富的政事巡狩,包括聯姻、巡查地方,更是吐蕃贊普統治能力的展示,尤其是以狩獵為名剪除祿東贊家族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更是將狩獵的政治意涵發揮得淋漓盡致,凸顯了吐蕃贊普借巡狩這一形式以強化統治、穩定秩序。
由于史料的缺乏,我們對吐蕃贊普的巡狩規模、巡狩前的祭祀活動等內容一無所知。但通過對《吐蕃大事紀年》相關內容的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認吐蕃時期存在巡守制度。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巡守制度是“一種承載文化思想和維護統治秩序的禮儀制度” 。39巡狩作為吐蕃王朝中央政權強有力的標志,贊普的巡狩既是和合人際關系的嘉禮,又是蘊涵聯姻、交聘、通好的賓禮,亦是耀武、征伐的軍禮,在在顯示出吐蕃巡守制度的豐富內涵。
吐蕃巡守制度是探究吐蕃禮儀制度的重要門徑之一,值得學界持續關注。期待學界同好發表高論,以推進我們對吐蕃時期巡守制度的認識。(本文作者黃維忠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注文
1 本文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點課題“《古藏文辭典》編纂”(項目號21XNL005)、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重點課題“西藏文化史”(項目號2020ZD001)的階段性成果。本文曾以簡要報告形式在清華大學中文系、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于2021年10 月 15 日舉辦的“紀念陳寅恪先生——西域和佛教語文學國際研討會”上發表。與會學者提出的問題對本文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另外,本文在撰寫過程中,經常就語法問題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尹蔚彬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格日杰布老師進行討論,受惠甚多,特此一并致謝。
2 它們又和P.T.1286《小邦邦伯家臣及贊普世系》、P.T.1287《吐蕃贊普傳記》合稱為學界熟知的《敦煌本敦煌歷史文書》。
3 Jacques Bacot, Frederick W. Thomas, Charles G. Toussaint, Documents deTouen-houang relatifs a l’histoire du Tibet, Paris: Libraire Orientaliste Paul Geuthner, 1940. (巴考、托瑪斯、杜散:《敦煌吐蕃歷史文書》)
4 Chang kun. “An Analysis of the Tun-Huang Tibetan Annals” ,Jounals of Oriental Studies (Hong Kong), Vol.5.no.1-2, 1959/1960, pp. 123-173.(張琨:《敦煌本吐蕃紀年之分析》)
5 王堯、陳踐譯注:《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年;后收于作者《敦煌古藏文文獻探索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也又收于《王堯藏學文集》[C](卷一),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2年。
6 黃布凡、馬德:《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獻譯注》[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0年。
7 Dotson, Brandon. The Old Tibetan Annals: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Tibet’s First History. With an Annotated Cartographical Documentation by Guntram Hazod. Wien: Verlag der ?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Wissenschaften, 2009.(杜曉峰:《吐蕃大事紀年譯注并附圖說》,以下采用漢譯文作注釋)任小波對該書有一詳細書評,可參《評多特生、哈佐德<吐蕃紀年譯注并附圖說>》[A],姚大力、劉迎勝主編:《清華元史》[C](第3輯),2015年,第466-474頁。
8 H. H. the Drikung Kyabgon Chetsang, Tun hong bod kyi yig rnying las byung ba / bod btsan po’i rgyal rabs, Dehra Dun, India: Songtsen Library,2010.trans. Meghan Howard with Tsultrim Nakchu. A History of the Tibetan Empire: Drawn from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Dehra Dun, India: Songtsen Library, 2011.
9 有關《吐蕃大事紀年》的研究,西文研究方面的綜述可參見杜曉峰2009年《吐蕃大事紀年譯注并附圖說》一書所附參考文獻目錄。藏文研究方面的綜述,可參見桑吉東知:《敦煌藏文文獻研究綜述——以藏文論文為中心(1982—2014)》[J],《中國藏學》(藏)2016年第3期,第66-74頁。新近的綜述可參朱麗雙、黃維忠:《<古藏文編年史>研究綜述》[J],《敦煌學輯刊》2018年第3期;李鋒、楊銘:《近年來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研究成果評析——從民族史的角度》[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9期。
10 趙世超:《巡守制度試探》[J],《歷史研究》1995年第3期,第4頁。
11 同上,第5頁。
12 同上,第6頁。
13 何平立:《中國古代帝王巡狩與封建政治文化》[J],《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
14 本文所引《吐蕃大事紀年》原文按照國際敦煌學網站的高清圖版所錄,同時參照《王堯藏學文集》(卷一)、《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獻譯注》《吐蕃大事紀年譯注并附圖說》(此書錄文為藏文拉丁字母轉寫)等書的錄文。此后不再一一出注。
15 本文漢譯文系在參照《王堯藏學文集》(卷一)、《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獻譯注》等書譯文的基礎上翻譯而成。因對?????一詞的理解與前賢有所不同,故譯文亦有差異。如本引文的漢譯,《王堯藏學文集》(卷一)第207頁的譯文為“夏,贊普以政務出巡臨邊?!?,贊普牙帳自邊地還至札瑪”,《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獻譯注》第53頁的譯文為“夏,贊普以政務出巡?!?,(贊普)從視政地返扎瑪爾”。為節省版面,差異之處不一一出注。
16 這種行數的標注方法首先由杜曉峰采用,參見《吐蕃大事紀年譯注并附圖說》第二部分。
17 國內常見的為51行的說法。如《王堯藏學文集》(卷一)、《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獻譯注》等。
18 杜曉峰:《吐蕃大事紀年譯注并附圖說》,第81頁。
19 林冠群:《從〈吐蕃大事紀年〉論唐代吐蕃的史學》[J],《中國藏學》2013年第1期,第15頁。
20 Gong hwang-cherng,1977. Ancient Tibetan y and related questions.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48.2: 205-28.
21 這是在上《吐蕃大事紀年》課程時,格日杰布提出的觀點。
22 賓天:委婉語,謂帝王之死,亦泛指尊者之死。
23 有學者已經注意去世一詞在不同人群中使用不同的詞。上文提及,林冠群已指出吐蕃贊普、大臣采用的是不同的詞,但他并未提及王室成員。參見林冠群:《從〈吐蕃大事紀年〉論唐代吐蕃的史學》,第15頁。另外,劉鳳強在《敦煌吐蕃歷史文書的“春秋筆法”》對這三種情況有詳細的討論。詳見劉鳳強:《敦煌吐蕃歷史文書的“春秋筆法”》[J],《中國藏學》2014年第1期。
24 擬與其他詞匯一起專門論述,在此不展開討論。
25 張怡蓀主編:《藏漢大辭典》[Z](下冊),民族出版社,1993年(2005年重?。?,第2876頁。
26 郭旭東:《卜辭與殷禮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第79頁。
27 何平立:《巡狩與封禪——封建政治的文化軌跡》[M],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緒論第3頁。
28 大衛·托馬斯·普利茲克:《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時期的藝術珍品》[A],王旭東、湯姆·普利茲克主編:《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時期藝術珍品》[M],中國藏學出版社,2020年,第21頁。
29 馬冬:《考古發現所見吐蕃射獵運動——以郭里木吐蕃棺板畫為對象》[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第64—65頁。
30 線描圖采自王旭東、湯姆·普利茲克主編:《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時期藝術珍品》,第19頁。
31 蘇晉仁編:《通鑒吐蕃史料》[Z],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3頁。
32 王堯:《王堯藏學文集》(卷一),第259頁。
33 P.T.1047第63行也記載,“國王為政事巡狩,大功告成”。
34 杜曉峰:《吐蕃大事紀年譯注并附圖說》,第97頁注192。
35 王堯:《王堯藏學文集》(卷一),第197頁;黃布凡、馬德:《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獻譯注》,第44頁。
36 杜曉峰:《吐蕃大事紀年譯注并附圖說》,第119頁注294。
37 同上。
38 吳宏岐:《隋唐帝王行宮的地域分布》[J],《中國歷史地理論從》1994年第2期,第73-74頁。
39 郭旭東:《卜辭與殷禮研究》,第79頁。
原刊于《中國藏學》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