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薩爾史詩和“南木特”藏戲說唱表演藝術家尕藏智華生平相關口述史研究

格薩爾史詩和“南木特”藏戲說唱表演藝術家尕藏智華生平相關口述史研究1.jpg尕藏智華(1953-2005)

摘要:尕藏智華(???????????????1953-2005)是安多藏語方言區家喻戶曉的格薩爾史詩詩和“南木特”藏戲說唱表演藝術家;他是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之初最活躍的民間文藝大家,也是無數藏族百姓追捧和熱愛的明星。相對于他的口頭表演藝術成就及其對藏族老百姓的廣泛影響力來說,對他藝術人生的總結或對其表演藝術成就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是在尕藏智華先生逝世九年后的2015年,由筆者和國際知名藏戲研究專家伊莎貝拉·亨利安-多茜教授一同對尕藏智華兒子貢保當知的口述訪談錄音整理、翻譯的基礎上,結合其余為數不多的相關研究材料和媒體報道寫成,旨在以兒子眼中的父親為視角,了解一位偉大的民間藝術家所經歷的傳奇人生。

關鍵詞:尕藏智華;格薩爾史詩;南木特藏戲

引子

2005年暑期,筆者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和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熱貢地區進行關于安多“南木特”藏戲相關的田野調查,期間前往夏河縣城南岸的尕藏智華先生家中,想拜訪這位從小從廣播里無數次相遇并為之著迷的說唱藝術家,不巧他當時外出就醫而錯過了一次難得的采訪機會。2006年初,得知他過世的噩耗,深感遺憾和惋惜。2015年5月24日,筆者會同國際知名藏戲研究專家伊莎貝拉·亨利安-多茜(Isabelle Henrion-Dourcy)教授,按照提前電話約定的時間,在夏河縣城華僑賓館采訪了尕藏智華的兒子貢保當知,他欣然接受采訪,并毫無保留地向我們講述了他記憶中的父親及其鐘愛一生的說唱藝術。我們的采訪是用藏語進行的,并對整個交流過程進行了錄音。下文內容是根據這次采訪的現場錄音(總長57分鐘09秒)進行的文字轉錄和藏語安多方言交流內容的漢譯,其中個別地方標注了藏語原文,主要是為了避免翻譯不夠準確的問題,以免讀者閱讀時造成理解上的困難。行文表述盡可能地保留了口述者當時交流時的語氣和情緒狀態,這也是口述訪談中不可忽視的信息來源,為此,講述部分以貢保當知的第一人稱來呈現,其中穿插一些相關研究成果中的信息來支撐口述本身的完整語境??谑霾糠衷谖淖洲D錄和語言翻譯的過程中因表述方式和出版規范的要求,難免會有細節上的折損,筆者盡量保留了交流當時的語境。另外,為便于讀者理解更加清晰,筆者在文中口述部分增加了八個小標題,加上“引子”和“結語”部分,文章一共分為十個部分。

1.從寺院回到鄉村

我們的訪談基本沒有太多的一問一答,訪談前我們說明了來意和想要了解的內容,對此,伊莎貝拉教授說到:“我們主要是想請您講一下您的父親尕藏智華的人生歷史,是因為我本人目前在青海民族大學學習安多話,我發現身邊所有人都認識尕藏智華,都說以前通過廣播聽您父親講演的‘仲’(???????格薩爾史詩說唱:筆者注)、儀式演說(????)、‘南木特’( ???????)等,他們都深有感觸。因此您的父親是非常知名的人物,但目前已經過世了,所以想請您講講他的人生歷史,他什么時候出生的?何時在拉卜楞寺?廣播的工作是什么時候開始的?他在藏族傳統的‘仲’、儀式演說、‘南木特’方面的重要人物,當時的環境是什么樣的?他是如何成為如此知名的人?就講講這些方面,就是他的人生歷史”。貢保當知聽到伊莎貝拉教授的問題和想要了解的內容后,他立刻心有靈犀般地進入了他的講述:

  我的父親尕藏智華過世已經有九年(到2015年:筆者注)的時間了,我父親就我這么一個兒子,我今年35歲了。我父親的歷史,我會盡自己所能,把自己所有的關于父親的歷史,無論是自己知道的還是聽其他人講起的信息,我會毫無保留地會告訴你們,如果在講述的過程當中有什么缺漏或者不清楚的地方,你們可以重新問我,我第一次講起父親的歷史,關于嶺格薩爾“仲”和“南木特”方面具有比海洋還要深的文化,你們如此重視,且前來研究,我作為我父親的兒子,代表他要向你們表示感謝。我父親,根據我聽說的,他曾經是拉卜楞寺的僧人,他所屬的學院大概是上續部(?????????????)。后來到了1958年,在民主改革運動中,就像你們知道的那樣,很多僧人告別了寺院的生活,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父親也是大多數當中的一員,跟大家一起經歷了那次的社會變革。我父親的老家在拉卜楞寺大概7-8公里的地方有個叫昂去乎(????????? )的村(??????),他的家就在這個村。他就從拉卜楞寺回到家里,開始了他的世俗生活。

2.組織、參與“南木特”藏戲演出

后來隨著宗教政策的落實和各方面的情況的好轉,老百姓的生活也相對比較好轉了,那個時候為了給村里掙點糊口的收入,在這個地方必須要說明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父親曾經是僧人,因此他常常給人念經、做法事,而且還給人看病消災,不僅僅是演唱格薩爾史詩詩和”南木特”藏戲那么簡單,據說他在寺院里的時候就曾去治病救人,從18歲開始就到瑪曲等地去給人念經、做法、消除一些邪氣與不潔的東西,就是我們藏族所說的有害的東西(??????????),專門念經、做法消除災害等等,有很多關于他除污、治病救人的故事。他當時給其他村的某一家誦經并祛除了一麻袋不潔的綢緞與布匹(?????????),藏在山上的巖洞里。后來他慢慢想到了用演藏戲的辦法為村里爭取一點生活補貼,所以他主持、組織演出。在村里選了一些聲音等條件不錯或者對南木特唱腔比較熟悉的年輕人,當時村里還有5、6個曾在拉卜楞寺出過家的還俗僧人,他們都聯合起來把“南木特”演出組織起來了。從村里每戶人家收了5分到2.5角不等的錢,全村都加起來有10多塊錢。我父親就拿著這10多塊錢,到夏河縣城去買“南木特”藏戲所需的一些東西,那時候條件有限,他在街上要了很多紙箱子,然后買了很多花紙,還有幾個蘿卜,還把他之前藏在巖洞里的布匹都拿出來,經過驅邪、凈化的儀式之后用來為“南木特”藏戲里的國王、王后、大臣等制作服裝。那些紙箱子剪好后打濕做了帽子,表面貼上那些花紙,用蘿卜做了帽頂,那時候就是這樣的條件。當時就用這10對塊錢買了這些東西。我父親在“南木特”藏戲的演唱等方面的條件很好,然后寫了簡明扼要的“南木特”藏戲劇本,安排劇中的人物,然后到周圍各個村子演出。這就是他當時在昂去乎村里最初成長的階段,為了掙錢補貼生活,組織村民到周邊的村子像來周(?????????)、唐乃合(??????)、灑合爾村(??????)等村里演出“南木特”藏戲,以售票(????????)的方式,那是時候票價也就5分到1角或者村集體給的供養(?????????)等,據說第一次演出就有了一兩百塊的收入。

格薩爾史詩和“南木特”藏戲說唱表演藝術家尕藏智華生平相關口述史研究2.jpg口述人貢保當知(左)與作者

話又說回來,我父親曾經是一名僧人,是從村里拋下勞動工具落發為僧的,而不是拋下筆墨下鄉的人,所以他從未踏進任何學校的門檻。如今,在我眼里,我父親的嗓音、我父親的文化水平、我父親的思想、我父親處理各種大小事情的方式以及他的知足都算是他前世今生的一種福報和渾然天成的,他的成就并不是因為上了很多學,拿了很多國家蓋章的證書而取得的。他是在群眾中成長起來的獨一無二的人,因此他在村里帶領大家組織演出、寫劇本都是靠他自己天然的才華而完成的,也許這是命運的安排,水到渠成的例子。這些都是為了村里人的收入而為。后來到了拉卜楞寺旁邊的一個村子,那里有俄巴扎倉(俗稱紅教寺),他到了那里去演出“南木特”藏戲,他們知道我父親曾是村里“南木特”藏戲的奠基人,因此邀請我父親出演他們“南木特”藏戲里包括《松贊干布》等各個劇目里的國王等主要角色,所以在阿巴扎倉里演了很多年的“南木特”藏戲。他們的“南木特”藏戲演出時間一般都是每年過年后的祈愿大法會(???????????????)期間,到目前為止還在繼承這個傳統。

3.婚姻與家庭

我父親從村里出來到拉卜楞(指夏河縣城:筆者注),在演出“南木特”藏戲的過程當中認識了我的母親,后來他們兩又從夏河去了合作。我母親叫才讓吉,在他們兩結婚這件事情上受到了家人的阻撓,主要原因是我母親的家庭屬于經濟條件很好的,當時算是比較富裕的家庭,而我父親來自一個腳上連雙好鞋都沒有的家庭,全家人的生活就指著我父親。所以我的父母親雖然有緣相遇,但是因為家庭背景的不同,受到了很多不必要的阻撓和干擾。即便如此他們兩毅然決然地走在了一起,租了房子住在了一起。我母親的家人因不贊成這樁婚事對他們沒有分毫的幫助,而我父親這邊不僅沒有家人的幫助,反而全家人還指著他呢。因此,我的父母當初就用一百來塊的資本自立了門戶,條件也就是炕上有個氈而已,就在拉卜楞的柔扎(????????)那個地方算是自立門戶了。他們兩用來糊口的第一個家當就是一臺油印機,有個小小的盒子,他們兩買了這臺油印機開始復印經書和一般日常誦讀的經文,因為我父親對此比較了解,印完后去出售賺點零頭。當時由我父親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叔叔名叫久美,父親就讓他出去賣印好的經書,叔叔也是個非常老實的人,每次出去賣完把錢都會完完整整地交到我父親手里,當時他們就這樣維持著生活。所以說我父母最初的生活來源就是這臺小小油印機,這臺小機器現在還保存在家中(2015年4月25日中午筆者去他家去拍照時想拍這臺油印機,貢保當知說這臺機器放在了房頂的隔間里不好找,所以沒拍成)。后來我出生(應該是在1980年)了,我是在柔扎生的。

4.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劇團的日子

我出生以后,我的父親母親搬到合作了,在合作租房安家了。當時國家下了文件,提出要新建(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劇團,要求從民間吸收演員。我父親剛好在這個時候進了藏劇團,這個單位現在也在,現已更名為“歌舞劇院”。當時在甘南州藏劇團,我父親的工資是38塊錢,我母親沒有什么工作,我們租了房子,我父親就去上班。說到我父親的工作,他的漢語水平很有限,一般的漢語對話都有困難,所以他的資本就是藏語和藏文。他當時在藏劇團算是導演,給當時新招收的歌舞天賦不錯的年輕孩子們教點藏語、藏文,還給他們寫點劇本什么的。在這個單位大概待了5到8年的時間。我父親并不是一個人云亦云、喜歡跟風的人,他是一個堅持自己的原則的人,這樣的個性有時在一個集體里,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加上上有領導下有學生,在這樣的環境里經常遇到因驕傲、嫉妒、無知而生發的很多勾心斗角的事情,在一個單位像這樣的事無法避免。然而,我父親依然堅持自己的工作,關心自己的學生,遵從領導的安排,勤勤懇懇地度過了在藏劇團工作的那幾年。

后來有一年,藏劇團全體赴西藏拉薩演出“南木特”藏戲(應該是1986年拉薩雪頓期間:筆者注),那是父親的母親還健在,他就想作為兒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應該要報答養育之恩,奶奶沒去過拉薩,就想順便帶著自己的母親去趟拉薩,當然父親自己的差旅費是單位承擔的,而他母親的費用由我父親自己出,向單位申請可以不可以順便帶老人去拉薩,當時單位并沒有答應他的請求,因此當時諸如此類的事情上,我父親的內心受到了各種不同程度的傷害。當時到拉薩等各地演出時,我父親的名聲就已經在外了,很多人都知道父親是演“南木特”藏戲的,是格薩爾史詩說唱家(????????)尕藏智華,所到之處,沒有人過問單位的領導,而很多人都問尕藏智華是哪位?所以我父親說過,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很多人因此對他產生了芥蒂。當時在拉薩他們的演出取得了成功,這過程中的很多細節我現在也不是很清楚。當時我和母親也跟著去了,因為我母親當時在藏劇團里從事一些打雜的工作(如打掃衛生、燒水等工作),所以也跟著去了拉薩。

從拉薩回來以后,據我父親說一個單位、一個集體當中有很多紛繁復雜的事情,父親的想法是“自由為幸福之本,做富裕人家的看門狗,還不如做遼闊草原上的牦?!保??????????????????????????? ?????????????????????????????????????????????????????????????????????????)。當時因為單位對他的傷害比較多,所以父親和母親商量以后,決定離開當時的單位,然后匆匆交了份辭職報告后離開了單位。

根據安多衛視播出的專題紀錄片《經典是怎樣煉成的》第一集“永恒的‘仲’”(?????????????????????????????? ????????????????????????)中介紹,離開甘南州藏劇團的具體時間為1986年10月。這個時間剛好吻合了貢保當知所說的他父親從拉薩雪頓節回來以后向單位提出辭呈。

5.游吟詩人般的生活

從藏劇團出來以后,父親和母親開始了到處說唱格薩爾史詩詩的生涯。主要到四川阿壩、青海果洛等地,我記得我也跟著去過一趟。我有印象的是他有一件羊皮的大衣,里面的羊毛都很長而密,外面黑黝黝的,我清楚地記得,他經常穿著這件大衣。另外,還有一臺雙卡的錄音機,有兩個音響,經常隨身攜帶。說唱時把話筒的線插到錄音機上擴音,這就是他在民間說唱時唯一的音響設備。我母親一直跟隨父親,負責售票、檢票,據說第一次去說唱時一張票5角錢。后來漲到一塊錢,因為很多老百姓非常喜歡聽格薩爾史詩詩說唱,所到之處父親就要去跟當地的領導請示說他是來說唱“格薩爾”的,是來傳播“嶺仲”(????????????)文化的,所以想請領導借用一下說唱的場地。當時因很多基層的領導都是藏族,經過父親的介紹和請求幾乎沒有人拒絕他的請求,能順利接到場地(類似縣城的小禮堂)。接到場地后父親就帶著他的錄音機和說唱用的“南木特”和“仲”(格薩爾史詩)的書進場準備說唱,而母親就在禮堂門口售票、檢票。在我的印象中,到哪個地方一說父親要開始說唱了,聽眾就會擠得水泄不通。都是普通的百姓,當時沒有好的賓館住,父母就住在那種平房小旅館,需要自己生火做飯的那種,就會有很多百姓敲門不時送來柴火、干肉、糖什么的,根據各自的條件送來家中有的東西,很多人還會瘋搶父親大衣里面的羊毛。有時父親被當地人邀請到他們自己的家中時,才發現他們拿我父親衣服里面的羊毛回去是用來凈化的熏香(????????),他們主要出于信仰驅動。因此,我父親當時在說唱的同時賣他自己的照片給那些對他有信仰的百姓,另外,還有百姓希望父親能給他們護身繩(???????),有些人希望父親能給他們說唱“仲”和“南木特”藏戲的錄音磁帶,所以用這些來為自己掙得經濟收入,然后給老百姓傳達了嶺格薩爾的“仲”和“南木特”藏戲等。

父親說唱的一般情景是這樣的,所有人進入禮堂以后,他坐在臺上,聽眾都在臺下,男女老少形形色色,都進來以后就是各種吵鬧和喧囂。我父親當時就有征服和吸引大家的一種氣勢,我看得很清楚。他一開始也不會阻止大家喧嘩,先讓所有人熙熙攘攘地進場,進完場落座關門后,父親也并不會馬上說唱“仲”或“南木特”,而是通過話筒跟大家說:“你們今天這樣擠在這里,我尕藏智華沒什么好看的,就是你們眼前這個像買牛奶的漢族老頭一樣的人,然而,我要給你們送來卻是嶺格薩爾的“仲”,除惡揚善(???????????????????????????????????????)的行為方式,每一段“仲”的唱調之前都有一段皈依經(?????????????????)……”,這樣先善導大家,他還會告訴大家:“雖說嶺格薩爾的‘仲’表面上僅僅是個故事,但是這個故事所宣揚的本質卻是真善美的本質,所以我今天將這樣的故事送到你們身邊,你們自己首先要相互尊重,我尊重你們,你們也要相應地需要尊重我,就算不尊重我,也要尊重嶺格薩爾的‘仲’,所以你們如此大聲喧嘩,就聽不清嶺格薩爾的‘仲’,這些老人有多么喜歡嶺格薩爾的‘仲’你們比誰都清楚,那么你們喧鬧阻礙了這些老人聽故事,另外,在說唱嶺格薩爾的地方吸煙更是不得體,吸煙跟佛教是相悖的……”,順便把吸煙的害處講一遍,這樣娓娓道來的時候,我父親的那種掌握全場的威力和氣場之下,經過他通俗易懂的講解,整個場面及時變得鴉雀無聲,感覺那是一個無人的空地,偶爾聽到幾聲孩子的哭聲以外,幾乎沒有什么聲響。然后父親就會說:“我尕藏智華今天來到這里,是來給你們說‘仲’來了,那么我們要少數服從多數(?????????????),你們想聽‘仲’還是“南木特”,我們聽從多數人的選擇……”,讓想聽“仲”和想聽“南木特”的人都依次舉手示意,然后遵從多數者的意愿開始說唱相應的內容。一般一場會講大約兩個小時的時間,在說唱時,他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說唱的情緒當中。

父親的“仲”和“南木特”說唱最大的特點是:一、口齒非常清晰,無論是四川的還是果洛的還是衛藏的人,只要他清晰地講述,幾乎都能聽得懂,且說到對方心坎里。二、他唱“南木特”或“格薩爾”仲里每個角色的唱腔,聲音優美而動聽,完全能抓住受眾的心,這也是最大的特點;三、他在說唱的時候,比如說書上是一段格律體(????????)寫的內容,他會首先按照字面讀一遍,然后把這段內容變成口語來講解一遍,把講述內容更美、更豐富,用非??谡Z化的講述把故事內容深入淺出地傳達到聽眾耳朵里,這一點也是重要的特點。因為這些特點,即便是聽錄音磁帶,尤其是一些戰爭場面的講述,很多人感覺尕藏智華本人好像就在現場觀戰的感覺,很多人都這么說。比如騎上戰馬,甩開劍砍頭,掉入馬蹄從中的情景等等會把聽者不由自主地帶入到身臨其境般的感覺當中了。這些特點無論是在現場還是錄音磁帶里都是一樣的。我父親主要是去果洛地區和四川省的一些地方,具體的地方因為我當時年齡小記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想我母親一定會記得這些地方的。應該先后一共去了5到8趟,去一趟回到家休整一段時間后,父親和母親又會帶著那些簡單的行李上路。從單位出來以后基本上都是這樣的生活方式。

這個時期,尕藏智華應青海省格薩爾研究所的邀請赴黃南洲各縣為當地百姓說唱,當年夏天到西北民族學院說唱的情況等具體信息請參考格薩爾研究專家角巴東主先生的文章。

6.說唱藝術與廣播媒體

當時,由于尕藏智華在民間說唱格薩爾史詩詩和“南木特”藏戲名聲在外,被甘南人民廣播電臺的領導得知,專門派人幾次到夏河縣尕藏智華的家中邀請他到甘南人民廣播電臺錄制格薩爾史詩詩說唱節目。

后來,在合作父親去了甘南人民廣播電臺的藏語調頻,以每小時8塊錢的報酬進行錄音,那時我也去過現場,父親在一個隔間里說唱,隔間外面有電臺的工作人員進行錄音操作,當時就是那種有兩個轉孔的大的錄音帶在錄音。那也是第一次,我清楚地記得一小時8塊錢的報酬。后來隨著“仲”和“南木特”錄的越來越多,我母親對錄音和調換錄音帶的工作都非常熟悉了,因為她一直都跟在父親身邊工作,去得多了她對錄音的程序和音量的控制都很熟悉了,父親在里面說唱,母親就在隔間外的錄音操作臺隔著中間的玻璃窗用話筒告訴父親沒錄好和需要補錄的地方。因為當時錄音都是在電臺工作的間隙,所以工作人員看到我母親對整個錄音程序都很熟了,最后干脆把工作交給我母親負責,他們就下班回家休息了。我父親那時候說唱,比如他在家里讓我拿著書,他坐在對面說唱的話,偶爾會出現那么一兩處口誤,但是他一旦到了話筒跟前,一入神開始說唱,那簡直就是滔滔江河一般,幾乎沒有停頓的時候,這也是他的重要特點。這就是他在電臺一小時8塊錢的報酬進行錄音的過程,這也是他人生歷史的一個階段。

后來還聽父親說他去青海也錄過音,但是我當時并沒有跟隨去,所以具體什么樣的報酬錄了什么我不是很清楚,只是聽父親提起過而已。當時因為我父親在甘南人民廣播電臺認識一位叫才讓東知(????????????????????????),漢語名字叫楊金華的朋友,當時磁帶正流行的時候,他就開始做一些磁帶和書籍的生意,他們倆關系很好。當時才讓東知在做這方面的生意,我父親有這方面的才華,所以他們的工作相輔相成,所以他們倆聯合起來,錄制了八大傳統藏戲(????????????????????)劇目的說唱,而且經雙方商議決定其版權給才讓東知,他向我父親付相應的報酬。當時在錄“八大藏戲”的同時,我父親錄了蓮華生大師傳《蓮花遺教》(????????????),我父親說過他這一生從生到死,始終如一地信仰的是烏堅仁波切即古如仁波切,對此他的信仰從未改變。父親看到才讓東知出資錄“八大藏戲”,那么他想乘機把《蓮花遺教》也錄了,以此了了自己一生的夙愿,為此他告訴出資方,它可以減少“八大藏戲”的錄音費,甚至讓出資方自愿付費,但他希望順便把《蓮花遺教》錄了,對此不收取任何費用,甚至在未來發行權都可以給出資方。我前面說過我父親是個知足的人,他的想法是如果有人出資錄了《蓮花遺教》,他就有了將自己一生的怙主蓮花生大師傳傳播更廣泛的機會,所以他愿意將其發行后的一切收入都給出資方。因此,他對“八大藏戲”的錄音一共才收取了一萬塊錢,這大概是1994-1995年期間的事了。這時候錄音《蓮花遺教》以及日常誦讀經文(?????????????????????)等一些內容,目前在市場上還能買得到的。這次說唱錄音的費用后來就用來修建我們現在住的房子了。

7.文學治療與社會謠言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我需要補充的就是,我父親不僅僅在“仲”和“南木特”藏戲方面的才華,還有治病方面的本領,他給很多人看過病,我自己目前也按照我父親為我指明的方向,也在追隨他的道路行事。目前拉卜楞地方有很多人來找我治病,大多數是漢族人,都曾經也是我父親的信徒。同時,在拉卜楞地方關于我父親的謠言也很多,因為我父親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跟一般人不一樣,他是一個一心一意如箭桿一樣耿直的人。所以現在很多人都說要傳說我父親和我們家信仰了異教,還說我們信仰了不該信仰的東西,是很怪異的人等等。蓮花生大師在兩千年前也曾說過“為藏人有恩不知恩”(???????????????????????????????????),我父親也常這樣的說,把格薩爾“仲”傳播到了,把蘊含佛教“行善除惡”思想的故事傳播到所有人的耳朵里,其他如在《青頸鳥的傳說》(?????????????????????????????????)里面有多少關于佛理的內容,父親用盡一生的時間把這一切都傳向大眾,最后卻烙下一個“異教徒”的名聲,還說信仰了不祥的東西等等亂七八糟的話。這就是社會現實,即便我父親健在,還是作為他兒子的我,就算今天拿槍指著腦袋栽贓,我們也只能心懷自己的信仰,閉著眼睛讓他們自行判定,我們堵不住人們的嘴巴。這些都像是山里的回音,就讓它飄著,沒有在理會。目前我自己在傳承父親的衣缽繼續為人看病,所以很多信徒叫我“活佛”(??????)或“阿克”(在當地“阿克”有特指僧人的意思:筆者注),這個地方的信徒們都叫我“阿克”,他們曾經也叫我父親“阿克”,所以如今他們認為我是父親的繼承人,所以也就自然叫我“阿克”。我跟你說實話,父親離開以后,我自己也治好了很多人的病。

2015年4月25日,也就是我們對貢保當知做訪談的第二天上午,筆者按前一天的約定,到夏河縣城南岸柔扎的他的家里,想翻拍一些尕藏智華先生的舊照以及其他相關的一些資料。貢保當知到家門口迎接并把筆者帶到院里朝西瓦房左廂房,我們正坐下聊天時,正好有幾位漢族信徒前來家里找貢保當知做法治病。貢保當知起身到中間的大廳(屬佛堂)開始為前來的患者念經做法。筆者隔著左廂房的門簾聽到他念誦經文,期間還唱起一段格薩爾史詩詩說唱中的唱腔,具體內容沒聽清楚,但是就唱腔的旋律和聲音來聽,跟故去的尕藏智華先生極其相似,那聲音把筆者帶回到小時候在家聽收音機里尕藏智華先生說唱“仲”的記憶當中了。

對此,西南民族大學的德吉草教授在書中寫到:“他(指尕藏智華:筆者注)的晚年除了演唱格薩爾外,也接受別人請他治病、占卜、跳神等一些宗教活動,由此引來了許多誤會與謠傳,但他仍然堅信,格薩爾的確賦予了自己一種超凡的力量。許多學者研究格薩爾藝人時,都會遇到像托夢說、圓光說、神授說、伏藏說等特殊才能與靈性或靈感主導下演唱的形式,研究者們普遍認為,這與科學藝術起源說中的迷狂說一樣,涉及到文論史上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命題,這種在演唱過程中失去自主,陷入迷狂好像身臨其境的表現并不是只有格薩爾演唱藝人特有的方式”?!安刈甯袼_爾演唱藝人中像尕藏智華這樣將巫術、占卜與吟誦合為一體的藝人并非一人。史詩的許多演唱者都含有自己獨特的儀式現場的感覺。講述格薩爾的事跡,講唱和聆聽本身就是構成史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詩本身就是藏民族神圣歷史價值觀的載體,而演唱史詩的人就是具有至高功德的人……”。

葉舒憲教授從學術理論的高度寫到:“關于活態文學所蘊含的理論意義,在甘肅夏河縣的藏族《格薩爾》藝人嘎藏智化(藏語名字音譯的不同寫法:筆者注)那里,也提供了足夠的活教材。他不僅以講唱一部作品長達2800小時的超凡記憶力,讓所有讀書識字的人感到不可思議,而且他的藝人兼醫師的身份,也給文學治療或者藝術治療的可能性做出切實的證明。從嘎藏智化這里,還可以啟發思考口傳文化的記憶廣度,反觀‘古詩三千’之說,探索被文字書寫制度所閹割掉的豐富文學礦藏。西方人類學詩學一派提出要在古希臘史詩文本背后去發現‘歌唱的’荷馬,而我們眼前的嘎藏智化分明就是荷馬再世或‘活著的荷馬’”。

關于尕藏智華先生晚年所遭受的謠言和誹謗,德吉草教授在文中有了這樣的關切:“尕藏智華的晚年究竟是被像格薩爾一樣的英雄所庇護,還是遭遇到更多像超同般人物的嫉恨,我已無從查尋,問到許多人,大家都警惕或沉默,我們無法知道他經歷了怎樣的人生大起大落,從一個被人人崇拜、才華橫溢的表演藝術家,到謠言四起、眾人潑污的受害者。他如何面對自己人生如此巨大的起伏沉降,如何走過了這段艱難的心路歷程,我們依然無從得知……”。對此,貢保當知在訪談中聊起過他父親尕藏智華一生知足、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

 作為他的兒子,我想說我父親通過說唱嶺格薩爾“仲”獲得什么財富是根本沒有的事情。我父親這一輩子都非常知足,他常說“知足引結晶 貪欲致災禍”(???????????????????????????? ????????????????????????)。然而,他作為一家之主完全不收取費用也不行,生活需要維系。他經常會說不能把這些東西當成賺錢或積累財富的工具,這是完全行不通的。他說他收取的這點費用就像化緣的僧人真心誠意為人念經、做法,收取點供養的感念是一樣的,這是他的想法。

我父親過世已經九個年頭(2015年:筆者注)了,我們現在住的地方就是原來父親修建的舊房子,生活條件并不算富裕,如果說他靠這些積累了財富的話,他自己那么喜歡汽車,也沒能買。他經常會對我說:“兒子,你想想看,在這個世界上最富裕的人并不是有學問的人,他們甚至是比較窮;而富裕的人往往是商人和做生意的人。事實上,第一位的富裕是信仰的富裕,中等是思想和學問的富裕,下等的富裕才是物質的富?!?,他常常用這句話來教育我,金錢的富裕并不是最富裕的人,而是在信仰的道路上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變成這方面富裕的人;然后學習文化知識,至少在口頭和手頭的表達不成問題,具備能引導別人向善的能力。就像很多有學問的人教育的那樣教育我。就這樣我的父親走完了他的一生,這就是我所知道的關于我父親的人生歷史。

筆者于2015年5月25日在應貢保當知的允許,在他家里翻拍一部分尕藏智華先生舊照時,發現其中有一張與著名舞臺表演藝術家曼拉杰甫坐在一眾年輕人當中的合影,筆者頓時覺得非常好奇,尕藏智華和曼拉杰甫二位雖然年代不同,但二位都是安多地區享譽盛名的表演藝術家,他們相識,對彼此有什么樣的印象呢?于是,筆者于2016年3月,在拉薩對曼拉杰甫的采訪中問起他們二位的相識情況,曼拉杰甫說:“從我們倆私人的角度講,彼此的關系并不是只見個面那么簡單,真的是感情非常深厚的朋友。我當初認識尕藏智華不僅僅因為他在民間文藝方面的(才華),還有他非常深厚的傳統文化的根基,這是我敬重他的第一點;第二點,后來我們見面的以后,他跟我們這些晚輩在一起時,對我本人格外重視和愛戴,他原本不太喜歡年輕人太張揚個性,可當時我本人,又留長發又穿著花哨,但是他對我的態度有所不同,尤其是他在教育他兒子時,常常會說,像我(曼拉杰甫:筆者注)外表怎么樣都行,只要有內在(???????????),外表并不重要。從我們倆的工作上來說,從他錄制‘格薩爾’仲和八大‘南木特’藏戲說唱的時候,也有合作過,他對傳統文化的諳熟讓我敬仰。后來隨著我們倆慢慢熟知以后,去拉卜楞必須要去他們家里,他們家房頂上有個小小的玻璃小屋,那里視野開闊,我喜歡在那里待著,所以每次去我們都在那里喝茶聊天。我們倆屬于是有緣的摯友,我們倆與其說是在文化工作上的相似性,不如說從個性上更接近,他個性固執(????????????????),我也個性固執,都屬于特別堅持自己的人,我們對彼此的人品很認同,所以成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8.關于非遺傳承人

以前父親給我買了《藍琉璃》(???????????????)讓我好好學習藏醫,但我沒學習。在我父親健在的時候我是很叛逆的人,行為舉止非常叛逆,父親過世后的兩年時間里也沒有改邪歸正。我真正走入征途、真正懂事也沒幾年,大概只有4-5年的時間,也許是命運的安排,這幾年當中我才開始念經、做法,開始給人看病,把病人都叫到家里為他們去病消災,延續父親的衣缽。之前在夏河縣文化館選定關于嶺格薩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他們也叫過我幾次,讓我作傳承人,他們想錄像拍照什么的。最后我跟母親商量后認為去跟父親的行為方式比、要繼承和替代他的說唱才華真的是螢火蟲跟月光比對光芒,這是不該有的行為,我有我自己的行為方式,一定也有自己的一條前途。所以就放棄了借父親的名譽去作什么非遺傳承人,也不清楚作為傳承人未來有什么的樣的受益和責任。我確實沒有父親那樣的才華,這個傳承人是“仲”和“南木特”的傳承人,而不是我現在繼承的治病救人的傳承,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讓我去傳承說唱的東西,要把這些的歷史傳承講清楚的話我就像銅壺里煮餃子(????????????????)一個也倒不出來。

我以前也跟父親學過一點的,關于我父親說“仲”的一些唱調和說唱方式還是有所了解。父親也曾說過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的能力可與他一般,身邊人也有這樣說的。然而,我自己并沒有真正實踐過說唱演出,我也沒有這樣的勇氣。

結語

尕藏智華的格薩爾史詩詩和“南木特”藏戲說唱在我國藏族聚居區享譽盛名,尤其是甘、青、川三省安多藏語方言區的藏族百姓,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筆者的記憶中,在上世紀90年代,當收音機里響起尕藏智華的“格薩爾”說唱的時候,田間地頭勞作的人們立即放下手中的農活,大家聚集在收音機旁一定要聽完一兩個小時的節目才罷休。就像貢保當知所說的那樣,他的格薩爾史詩詩說唱才華,讓聽者深入淺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也因此成為時代記憶;而他說唱的“南木特”藏戲“涵蓋了傳統的八大藏戲劇目,并包括拉卜楞寺‘南木特’藏戲的所有劇目。在一定程度上他通過錄制‘南木特’藏戲說唱作品,梳理了‘南木特’戲的唱腔音樂,為安多‘南木特’戲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相對之下,關于尕藏智華及其留下的說唱文化遺產的研究卻與他的藝術成就成反比,目前專門的相關研究成果還不足四篇文章,已經發表的相關研究中,除了葉舒憲教授于2005年7月與他有當面的交流以外,幾乎很少有人對他本人進行過當面采訪。2022年3月,安多衛視播出了專題紀錄片《經典是怎樣煉成的》第一集“永恒的‘仲’”,全面回顧了尕藏智華的說唱人生,采訪了很多與他說唱人生有交集的人,是一部難能可貴的影像記錄。然而,其中唯獨缺少了對他家人的采訪。于是,筆者覺得于2015年5月的這份采訪很有價值,雖然這不是對尕藏智華本人的采訪,但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這是一個兒子聽說的父親,也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見證的父親,更是包含父子交流在內的人生經歷,是一位享譽盛名、成為時代記憶的民間藝術大家最人性、最樸實、最真實的生命記憶,因此,筆者經過伊莎貝拉教授和貢保當知本人的同意刊發出來,希望這篇珍貴的口述史材料對尕藏智華及其說唱藝術成就的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作者:桑吉東智,西藏自治區民族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原刊于《西藏藝術研究》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