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烏齊,藏語譯音意為“大山”,是古代“茶馬古道”必經之路。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1.jpg  這里雪山草原緊緊相連,高山峽谷雄奇險峻,平壩河谷秀美恬靜,即使在盛夏也只保持著20多度的涼爽天氣,被譽為西藏的“小瑞士”。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2.jpg  初到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類烏齊縣,你便會被它的自然風光所吸引。七八月是類烏齊最美的季節,廣闊的草原上,山花爛漫。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3.jpg  河流在綠油油的叢林中繪制出一條條寶石藍玉帶,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遠處,小橋流水,極具藏族特色的民居掩映其中。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4.jpg  伊日大峽谷,山石雄奇、林森木秀,大部分區域仍保持自然原生態的風貌。這里的伊日溫泉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生物,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等多種疾病。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5.jpg  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2萬公頃,野花爛漫、山清水秀,是馬鹿、白唇鹿等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天堂。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6.jpg  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孕育了勤勞、勇敢、智慧的類烏齊人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創造了獨特而豐富多彩的古老文化,留下了許多文物、古建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7.jpg  類烏齊寺,有700多年的歷史,是西藏東北部著名的噶舉派寺院,具有藏、漢及尼泊爾結合的建筑風格。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8.jpg  其中的查杰瑪大殿收藏文物豐富,珍藏有傳說中的格薩爾王的九龍鍍金馬鞍、格薩爾王部下的寶刀、八瓣蓮花的時輪金剛像、明清時期的唐卡、達垅塘巴·扎希貝的銀質佛像及不同時期的金、銀、銅各類佛像及經版等文物。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9.jpg    類烏齊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曾一度是上康區的文化交流中心。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11.jpg  類烏齊唐卡繪畫,歷史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公元十三世紀。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12.jpg  多年的傳承發展中,類烏齊的唐卡融合多種唐卡藝術風格,吸收其他繪畫之長,呈現出新的氣象,引領了當時的繪畫發展道路,形成了齊烏崗巴的唐卡藝術流派。2022年齊烏崗巴唐卡獲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13.jpg  嶺卓舞是頌揚格薩爾王的一種舞蹈。類烏齊的嶺卓舞一直保持著原生態的風貌,獨具地域特色,其舞步緩慢而富有節奏,沉穩雄壯、快慢有度,在鈸、鼓等法號的吹奏聲中,女演員們頭戴五色花環,鮮艷奪目。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14.jpg  男演員們頭戴嶺國將領的頭盔,佩著腰刀,挎著虎皮箭筒,手持弓箭作搭弓射箭的動作,威武雄壯,舞姿優美、歌聲嘹亮,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史詩記載的嶺國部落曾經輝煌的歷史,打造出嶺勇士威武雄渾、征戰四方的舞姿造型,唱腔悠揚、歌詞富含宗教神秘色彩。

20℃的夏天 我在西藏類烏齊等你(上)16.jpg  類烏齊的索村書法、制墨、造紙技藝歷史悠久,相傳在十三世紀,為了大量書寫經書,寺院組織類烏齊當地群眾造紙、制墨、書寫經書,逐漸形成了專門從事造紙、制墨、書寫的群體,技藝不斷傳承下來,逐漸形成了索村為名的索之書法、索之墨、索之紙的傳統工藝。索之書法具有清麗秀美,令人心曠神怡,見之生喜之感覺。索之墨具有濃郁的香氣,書寫流暢,墨跡濃重富有光澤,書寫后略呈瀝粉立體之感,色澤永久不變,即使日曬雨淋仍不變其色。索之紙堅韌輕便,防蛀蟲,防腐蝕。

  在高溫席卷的夏天,一起走進類烏齊吧!讓我們在20℃的涼爽里,在高山峽谷的流水聲里,在嶺卓舞的歡快節奏里,在當地的古老文化韻味中,品味彩色類烏齊·三江花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