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6年11月12日,農歷九月二十二日,這一天是藏傳佛教中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為報母恩上天界為母說法后重返人間的神圣日子。生前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的拉卜楞寺首席賽赤大活佛——第六世貢唐倉·丹貝旺旭大師轉世靈童第七世貢唐倉·洛桑格勒·丹貝堪欽俗稱為“坐床”的“登席繼位”盛典,就在這一象征“菩薩乘愿再來、佛法長久傳播”的吉日進行……

       來自甘肅、四川、青海、西藏等藏區草原和內地的十多萬藏漢族僧俗信眾,不約而同從四面八方聚集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名寺之一的甘肅拉卜楞寺。大家懷著幸福喜悅的心情,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拉卜楞寺所在地夏河縣各級政府及統戰、宗教部門的統一部署指揮下,遵循拉卜楞寺的傳統習慣,隆重熱烈而又井然有序地迎請虔誠信眾心目中至尊無上的貢唐倉大師轉世靈童:年僅四歲的第七世貢唐倉·洛桑格勒·丹貝堪欽活佛。

       迎請活動開始于正式坐床典禮的前一天即11月11日。按照由政府和拉卜楞寺、貢唐佛宮確定的計劃,拉卜楞寺賽赤活佛、貢唐倉活佛轉世工作指導小組組長德瓦倉活佛一行,于10日即前往七世貢唐倉活佛暫居的夏河縣科才寺。11日上午8時,由甘肅省委統戰部、省宗教局、省佛教協會、甘南州、夏河縣的領導及拉卜楞寺的活佛、高僧代表組成的迎請隊伍,來到距離拉卜楞寺120公里處的科才寺,迎請活佛啟程前往拉卜楞寺方向。于是在傘蓋莊嚴、法號悠揚、桑煙撲鼻、僧眾盛裝列隊、牧民群眾夾道虔誠恭送的莊嚴氣氛中,迎請活佛的車隊駛離七世貢唐倉活佛已居住了一年多的科才寺院……

       迎接活佛的長長車隊行進在深秋季節的草原公路上,為本已灰黃一片、顯得空曠沉靜的草原突然間帶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先是科才鄉的上千名藏族群眾身著民族傳統的節日盛裝,組成聲勢壯觀的摩托車隊、馬隊,高舉部落標志的特有旗幟,一邊此起彼伏呼喊著意為“神勝利了”的“拉加勞!”,一邊不停拋撒著象征吉祥福運、印著吉祥圖案的方形紙片——“風馬”,護送活佛的車隊一路前行,一直到科才地界才戀戀不舍地勒馬目送。

       接著是與科才相鄰的??凄l的迎請馬隊和迎候在公路兩旁長長的人群?;罘鹣萝噥淼缴?凄l信眾專門搭設在草原的接待站大帳篷,休息片刻,接受群眾獻禮朝拜,又為群眾摩頂賜福。之后再次啟程,在活佛出生的家鄉——來自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佐蓋曼瑪鄉的信眾馬隊迎接下,來到搭設在前方草地的接待站,這里帳篷華麗高敞、獻禮豐盛圓滿,讓來自北京、廣州、深圳、珠海、蘭州等城市的各界來賓及貢唐倉大師的漢族弟子們,深切感受到了活佛家鄉的僧俗信眾對活佛的一片摯誠信仰和深情厚意!

       沿路滿足各地信眾迎請供養的心愿后,11日下午二時多,第七世貢唐倉活佛在萬千信眾的夾道迎接下,來到早已搭設在距離拉卜楞寺15公里的??凄l瓊澤灘草原。這里是歷史上歷世嘉木樣、貢唐倉等大活佛被迎請坐床和從西藏學修回來時接受信眾獻禮參拜的吉祥寶地,更是1994年7月第六世貢唐倉大師舉行有60萬人參加的第十次時輪金剛大灌頂法會的圣地。一如既往,今天迎請接待活佛的大小帳篷自然圍攏在草原上,眾星捧月般圍著數頂高軒華美的主帳篷及其門庭、圍墻,數頂主帳篷間隔相連,在碧藍的天空、金黃的草地間顯得更加色彩斑讕、光彩奪目!

       在瓊澤灘草原的帳篷中度過一夜后,12日上午十時,第七世貢唐倉活佛在拉卜楞寺高僧活佛、各界代表的迎請下,先驅車來到距離拉卜楞寺兩公里的拉卜楞賓館休整準備,之后完全按照已在藏區消失了50年的傳統儀式,在傘蓋高舉莊嚴、嗩吶等法器的吹奏中,坐上了裝飾一新的金黃色轎子。黃轎前后由兩匹裝扮華麗的健騾牽拉,兩邊圍護身穿嶄新民族服裝、英武健壯的藏族小伙子。轎子的前方,數十名手舉特殊宗教含義的吉祥長幡、五彩旗幟,身穿簇新儀仗服飾的男子騎著高頭大馬,排成一列長隊在前開路;緊跟轎子之后,則是身著黃色盛裝、騎著駿馬的數十名年輕喇嘛,威武莊嚴地護衛前行……

       活佛乘坐的黃轎及前后的儀仗隊在公路連成壯觀的隊列,路兩側,數萬名迎接的僧俗信眾或手捧潔白的哈達,或手拿點燃的香煙,或喊著“拉加勞!”拋撒風馬。大家躬腰低首恭敬迎候,黑壓壓的人群望不見頭尾,路兩旁每隔幾米就有一個簡易方形爐,爐內點燃的桑煙飄起淡藍色的煙靄,香味撲鼻,在路面上空形成連綿不絕的供養煙云。在橫跨大夏河、通往貢唐拉章的橋頭位置,聚集的僧俗男女老幼更多,高高低低的人群從平地一直分布到山坡高處,警察和武警戰士全力以赴維持著秩序,控制著如潮水般涌動的激動人群。人群最前面的路邊處,恭立拉卜楞寺的僧眾隊列,僧人們頭戴桃形法帽、身著黃色大氅,高舉傘蓋、寶幢、寶幡、法鼓等全套莊嚴,恭敬迎接活佛儀仗隊的到來……

       在萬眾矚目及喜悅無比的歡呼聲中,迎接活佛的儀仗隊由人群簇擁著走過飛架在大夏河上的貢唐橋,迤邐而過巍峨莊嚴、金光閃閃的貢唐寶塔,來到僧俗信眾早已夾道迎候的貢唐拉章外院、內院。之后活佛被抱下黃轎,走進布置一新、華美莊嚴的貢唐佛宮格勒德央大殿,舉行傳統的“優扎”儀式。在拉卜楞寺各大活佛高僧的迎請下,儀態莊嚴、聰慧靈異的第七世貢唐倉活佛,泰然安坐到歷世貢唐倉大師崇高的法座上,依次接受拉章大管家貢唐·圖丹、拉卜楞寺賽赤大活佛德瓦倉、火爾藏倉、薩木察倉以及丁科倉等活佛高僧、藏漢族僧俗信眾的朝拜獻禮。整個坐床儀式嚴格按照藏傳佛教的宗教儀軌,如法如律,既隆重莊嚴,又喜慶祥和。

       “優扎”儀式之后,在貢唐拉章措欽大殿二樓,舉行了有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事務管理局、中國佛教協會、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甘肅省佛教協會和甘肅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省政法委、統戰部、宗教局,甘南州、夏河縣黨委、政府、人大、政協,以及甘肅、四川、青海、西藏等藏區僧俗代表、貢唐倉大師的漢族弟子代表等各級領導、各界代表參加的“第七世貢唐倉活佛坐床政府批文宣布儀式”;11月13日,又在拉卜楞寺院接待室召開了“第七世貢唐倉活佛坐床慶祝座談會”。之后的數天,活佛繼續接受僧俗信眾的朝拜,不辭辛苦為十多萬信眾摩頂賜福,一一滿足大家的心愿……

       從農歷九月二十二這天起,4歲的第七世貢唐倉活佛正式登上佛陀授記的大寺院——安多吉祥右旋寺即拉卜楞寺的雄獅法位,承繼已持續了358年的歷代貢唐倉大師弘法利眾的偉大傳承!

       據政府有關方面粗略統計:幾天中參加活佛坐床盛典的的藏漢族僧俗信眾及各界來賓達15萬人以上。    

       享譽海內外佛教界的貢唐倉活佛轉世體系,始自西藏甘丹寺第50任賽赤根敦彭措大師。甘丹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即黃教)始祖宗喀巴大師創建的第一座寺院,位居拉薩三大寺院(另兩座為哲蚌寺、色拉寺)之首。賽赤,藏語的意思是“金席”、“法臺”,即宗喀巴所遺法位傳位于最上高僧。在藏族人民的心目中,甘丹賽赤實際上是黃教教主,在過去藏區的政教地位僅次于達賴、班禪。與其他賽赤所不同的是,據藏文有關典籍記載,宗喀巴大師生前曾預言:他將來要轉世回來擔任甘丹寺第50任賽赤,而出任第50任賽赤的就是第一世貢唐倉大師。因而歷代貢唐倉大師被藏族人民視為是宗喀巴亦即智慧文殊菩薩的化身而深受愛戴與信仰。

       歷世貢唐倉大師以學修高深、才華橫溢、政教事業卓越著稱,在甘、青、川、藏均享有崇高的威望。一世貢唐倉·根敦彭措大師,公元1715年開始出任甘丹寺第50任賽赤達8年之久,同時擔任達賴喇嘛的經師,并代理一年藏王,是當時西藏政教界的風云人物,備受尊崇。二世貢唐倉·丹貝嘉參大師被拉卜楞寺從西藏迎請到嘉木樣大師親手創建的拉卜楞寺后,又受清朝乾隆皇帝之請,到北京出任清朝皇室宗教活動中心雍和宮第二任大法臺;三世貢唐倉·丹貝仲美大師是名貫藏區的著名高僧學者,有“貢唐文殊大師”的美譽,大師的一些著作至今被譯為英文、德文出版;四世貢唐倉·丹貝嘉措大師法行謹嚴,擔任拉卜楞寺總法臺期間僧紀嚴明、僧貌整潔聞名藏區,被稱譽為“威嚴貢唐之圣教二潔”;五世貢唐倉·丹貝尼瑪大師在解放前拉卜楞寺處于外患災難的艱難時期出任攝政,為拉卜楞寺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曾給第九世班禪大師灌頂,密傳真言。

       六世貢唐倉·丹貝旺旭大師,法行高潔,戒德崇高,修證圓滿,弘法利生功績卓著,被藏漢族信眾稱頌為“今朝佛陀”、“百年不遇之金剛上師”。大師于1926年正月13日降生于四川阿壩若爾蓋草原,5歲被五世嘉木樣大師認定為貢唐倉五世的轉世,10歲正式開始學經,21歲起在甘、青、川藏區講經傳法。“丹貝旺旭”,藏語的意思就是“佛教權威”。從1946年起,大師先后在藏區草原舉行了10次時輪金剛灌頂法會。特別是1994年7月,大師在甘肅夏河草原舉行的第10次時輪大灌頂法會,以3萬多頂帳篷豎立草原、國內外60多萬信眾自發云集的空前盛況,向海內外展示了中國各民族團結友愛、宗教信仰自由的動人景象……

       更令人敬仰的是,大師從1958年起遭遇了21年的冤獄,而愛國愛教愛民之心愈加赤烈。1979年平反出獄重返寶座后,大師在大轉佛教正法之輪、以顯密佛法利益無量眾生的同時,全力協助政府調解草山糾紛,勸導牧民群眾發展商品生產、送他們的子女上學;傾力捐資助學、改善牧區醫療衛生條件,代表國家遠涉重洋、傳播友誼,與嘉木樣大師一起盡心竭力重修拉卜楞寺大經堂、再度輝煌貢唐寶塔……種種德行善舉,名聞海內外。正如中國佛教協會在為第七世貢唐倉活佛坐床發來的賀信中所說:50多年來,第六世貢唐倉活佛為藏傳佛教事業的恢復、發展與弘揚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廣大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四眾弟子的尊崇和愛戴,在國內外佛教界享有崇高的聲譽與廣泛的影響……

       大師雖于2000年正月26日圓寂,但大師悲愿深厚,佛心住世。在中央、甘肅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關心下,在國內外無數信眾的祈禱、期盼聲中,第六世貢唐倉大師轉世工作,按照藏傳佛教的宗教儀軌、歷史定制和拉卜楞寺的傳統,6年來有條不紊地展開:

       2000年10月12日,經甘肅省政府批準,甘肅省佛教協會成立了以會長嘉木樣活佛為首的貢唐倉活佛轉世工作指導小組,六年來共召開11次全體會議;按照嘉木樣活佛在不同階段提供的誦經目錄,以拉卜楞寺為主的各大寺院從2000年3月開始,不間斷地持續進行大規模的誦經祈禱佛事;2002年3月1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由嘉木樣活佛主持認定貢唐倉活佛轉世靈童。當年6月,根據僧俗信眾的意愿,指導小組組織拉卜楞寺及貢唐佛宮的代表,專程前往位于西藏加查縣境內的“拉姆拉措”神湖進行觀湖,為貢唐倉大師轉世靈童的尋訪認定取得吉祥天母的神示;從2004年4月21日以來,嘉木樣活佛先后主持進行了七次有關靈童降生及尋訪認定的宗教儀式。根據宗教儀式顯示的結果,從2005年4月12日開始到7月6日,由指導小組部分成員、拉卜楞寺、貢唐拉章的高僧大德15人組成的尋訪小組,分別三次深入甘肅、四川的藏區草原,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靈童尋訪,并嚴格以宗教儀式,對尋訪到的1400多名候選兒童進行遴選和甄別。

       2005年8月9日,現任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院長、甘肅省佛教協會會長第六世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瑪大師,在拉卜楞寺大經堂靈塔殿主持各界代表120人參加的宗教儀式,用銀盆選丸的傳統方式,從最后3名候選男童中正式認定2002年出生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佐蓋曼瑪鄉的索南才讓與完代草夫婦之子“貢保東智”,為第六世貢唐倉大師的轉世真身。嘉木樣大師為第七世貢唐倉活佛賜取法名“洛桑格勒·丹貝堪欽”。這一結果受到僧俗信眾的一致擁護,8月11日,省、州、縣各界代表和數千名來自甘肅、四川、青海及內地的僧俗信眾前往靈童家鄉,向靈童敬獻哈達。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大師聞訊發來“誠摯祝賀貢唐倉大師靈童乘愿歸來”的賀詞。

       8月15日,靈童被迎請到家鄉佐蓋曼瑪鄉境內的尕爾娘寺暫住,并由德瓦倉活佛、華爾丹大格西、貢唐·圖丹大管家和尕爾娘寺高僧主持,為靈童舉行了更換僧裝儀式。9月16日,根據拉卜楞寺的傳統習慣和靈童管護培養的需要,迎請靈童到夏河縣科才寺院暫住。經過這樣一年多的精心準備,至尊文殊怙主第七世貢唐倉活佛終于圓滿順利坐床,這是佛法之幸!信眾之福!國家所望!

       2006年11月21日,第六世嘉木樣大師在其拉章佛宮會見前來拜見的第七世貢唐倉活佛時,殷切期望第七世貢唐倉活佛繼承其歷代前世活佛愛國愛教的遺志,具備“智、凈、賢”的美德,精于“講、辯、著”的功業,為祖國、為人民多做有益的貢獻!祝愿第七世貢唐倉活佛健康長壽、弘法利生,利益四方!

       貢唐拉章大管家、甘肅省政協常委貢唐·圖丹,在11月13日于拉卜楞寺召開的“第七世貢唐倉活佛坐床慶祝座談會”上的一番話,道出了貢唐倉大師遍布海內外的藏漢族弟子的共同心愿。他說:“我們堅信:在黨和政府一如既往的關心重視下,在藏傳佛教界各位高僧大德特別是嘉木樣大師的關懷下,第七世貢唐倉活佛必將象他的歷代前世一樣,成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學修崇高,弘法利眾,愛國愛教的典范和真正的法門領袖!”

       第六世嘉木樣大師為第七世貢唐倉活佛所起法名“洛桑格勒·丹貝堪欽”,藏語的意思即是“智慧妙善大師”。虔誠至信的人們堅信,秉承著歷代貢唐倉大師宏深悲愿和無邊智慧之力的第七世貢唐倉活佛,必將如他的法名所預示的那樣,成為一代學修崇高、智慧妙善、成就卓著的弘法大德!

       佛心相續不斷,大師乘愿再來;慈心護國利民,事業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嗡嘛呢唄咪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