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傳入前,藏族先民就有許多關于宇宙和人類起源的神話和傳說。

       《朗氏家族史》中寫道:“五大(空、風、火、木、土)之精華形成一枚大卵,卵的外殼生成天界的白石崖,卵中的蛋清旋轉變為白螺,卵液產生出六道有情,又凝結成十八分即十八枚卵,其中品者系色如海螺白卵。 

       “卵生說”在藏區傳播很廣,后來的許多著名學者都記載和接受了這個學說。這個學說的核心是認為宇宙萬物源于“空”。剛開始時,宇宙是無限的一片“空”,后來發生變化,產生了輕而震蕩的“氣”。由震蕩的“氣(風)力”產生了“火”,火為熱性。風與火觸動逐漸產生“風”的塵土,此塵土慢慢增大,并在火的作用下,冷熱不均,變冷的出現濕潤,由濕潤漸生“水”。風、火、水三種元素互相接觸,塵土逐漸下降而凝結為“土”。

       藏族關于宇宙的起源說有很多種,如《世界形成歌》中認為世界是一只巨大的神鳥通過肢體化生的方式創造的。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肢體化生的創世者是神牛(牦牛)或神龜?!稖婧W兩L锏膫髡f》則反映了宇宙起源于自身的變化。它認為整個世界起初是一片海洋,由于長期刮風,塵土被吹到海面,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形成了大地。另一種說法更為復雜地描述了世界的自然形成過程。最初只有風,風以光輪的形式旋轉時出現了火,火的熱氣與帶有涼意的風相接觸,產生了露水,露珠上出現了微粒,這些微粒又被風吹落,久而久之堆積成了山(地)。這五種本原物質中又生出了一個發亮的呈牦牛形狀的卵和一個黑色的呈錐形的卵,這些卵慢慢變成了天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