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持續不懈的努力、無人問津的堅持,心中的火終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看到光?!鄙=苷f,“只有偏遠的地方,沒有偏遠的夢想?!?/small>
文化專題 2022-07-28
途中,在花石峽吃飯,至瑪多住店,是不二的選擇,因為再無更好的地方讓你駐足稍做停留。但話為什么還這樣說,是因為這兩個地方海拔都已達到4200米。4200米海拔,對于一般人來說,已是危途。
文化專題 2022-07-18
近年來,西藏考古、“高原絲綢之路”考古研究成果頻出,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會更好地反映西藏歷史文化與中華文明血肉相連的關系,勾勒出西藏高原各民族融入中華民族的歷史過程。
文化專題 2022-06-29
在那蠻荒的歲月里,拉乙亥先民使用骨針、骨錐等工具將植物纖維或動物皮毛縫制成原始的衣物,完成了從線到衣的生產過程,它們是青海原始制衣技藝的見證。骨針也被用于連綴飾品美化生活,催生了先民樸素的審美情趣。
文化專題 2022-06-28
白馬人的獸面具還有很多,據說數目達百種,但隨著時間推移,保存下來的就只有這十多種。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舊面具逐漸消失又有許多新的面具品種出現。
文化專題 2022-06-22
“坎布拉的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天更藍了,魚兒、鳥兒更多了。我們的腰包更鼓了、日子越來越美了……”才項仁增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德洪村的藏族小伙,提起這些年的生活變化,靦腆的他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文化專題 2022-06-17
吃干肉、抓糌粑,作為藏餐的重要組成部分,依然是藏北牧民生活中離不開的主要食品。它也是我回味無窮、滿口生津、舌尖上永遠離不開的美味人生。
文化專題 2022-06-16
在漢語世界,“鍋莊”一詞長期以來被文人、學者用于對“達爾尕”的表述,造成了對這一地方傳統的遮蔽,甚至誤讀。本文聚焦這兩種不同的表述方式,提出只有回到民間的表述系統及其所在的生活世界,才能更接近其本相。這是深入理解地方傳統文化的基本方法與有效途徑。
文化專題 2022-06-13
一個古老的聲音,在青藏高原的山水間,回蕩了千百年。他們是世界屋脊上的牧人,世代逐水草而居,往來遷徙的財富除了成群的牛羊,還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中華民族瑰寶——世界最長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
文化專題 2022-06-08
現在,云塔的老房子旁蓋起了一座精致的藏式風格小木屋,用來接待訪客。屋內有兩間客房,干凈整潔,桌子上擺著各式各樣的點心和小吃,墻上掛著云塔和訪客們的合影。
文化專題 2022-05-31
霍巍教授 2000 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2007 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9 年被教育部、人事部評為“全國模范教師”?;粑〗淌谥髦v的《考古學與文明史》2013年入選為 國家級視頻教學精品課程。主講的《考古學導論》被評為四川省級精品課程,并兩次榮獲四川省教學一等獎。
文化專題 2022-05-13
皮洛遺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這里平均海拔超過3750米,是一處時空位置特殊、規模宏大、地層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遺物遺跡豐富、技術特色鮮明、多種文化因素疊加的罕見的超大型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被譽為“具有世界性重大學術意義的考古新發現”。
文化專題 2022-05-11
Copyright ? 2022 tibetc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