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20725170112.jpg

穿越迭部


        三只鷹隼都飛不過去,就只有扎尕那和措美峰高聳入云了。 

        一幅巨大的油畫,活生生鑲嵌在迭山白水間,將我仰望的靈魂全部占據,沒有留下想象的縫隙。

        一切都像安排好的,我幾乎是跟著神靈在東哇、業日、達日、帶巴四個孩子樣年輕藏寨的呵護中長成塵世骨骼的險絕和神性縱橫。

        兩只腳在卡壩東邊的峽谷里不停穿梭,像一朵隨意綻放的云,想無限次地逼進迭部秋風鳴動的褶皺里。

        把一段段傳說交給扎尕那的夜晚,以及月光下躲在帳篷里翻撿往事的約瑟夫.洛克,還有那懸崖上迎風颯颯作響的野杜鵑。

        我涉過達拉河的靜寂,只為撫摸八十多年前為毛潤之遮風擋雨的數棵千年古楊。 

        那閃爍在尼傲、阿夏和多兒的曠世詩篇,是尕巴舞狂放之美,還是一個游走者的泣血而歌?

        仿佛聆聽到了八十多年前的紅色集結號。

        還有臘子口戰役的紀念碑在往昔的追憶中獨自沉吟。 

        洛大以下果實沉甸甸的,就像母親甘甜的乳汁,豐碩著迭部成熟的日子。

        想那苦苦追尋而來的白龍江,已在眼前巨烈的顫動著身子,將我陪伴的河流幻化成一葉舒卷的蘭舟。



舟曲:扶貧路上


        這個十月,泉城更像一塊冷鐵。

        哀愁和憂傷交織在一起 ,在我翻動的日歷上浸透疼痛和無助。 

        站在龍江的嗚咽和翠峰的肅哀中, 在楹聯古街最悠長的地方,透過沉沉的夜幕, 我呼喚一個個晶瑩透亮的名字。

        張小娟 ,陳文燕 ,閔江偉 ,王彥輝 ,一個個被風雪吹醒的名字 。

        這個冬天,整個舟曲都被追思和懷念牽動著靈魂。 

        這個冬天,整個甘南都被感天動地的故事扣動著心弦。

        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 ,一次又一次浮現在我仰望的眼神里,那些曾經璀璨在甘南夜空的星星。

        佇立在羚城小街,這個黃昏翳云彌漫,暮雪迷蒙。

        滿目蒼涼中,成片成片的白瓷碎裂,飄曳著眾生的哀思,最后的身影定格在芳華綻放的瞬間。 

        那是最后的足音,亮出扶貧最美的光芒。

        時光已逝,它凝重的影子在寒夜里凝結成我淚光瀅瀅的文字。

        這個冬天,江河凝固了, 山川凝固了。那一張張純凈的臉龐,那一對對執著的眼神,浮現在揮淚的人群中。四個偉岸與大美堆砌的銅影,不時透過屏幕佇立在我們眼前,他們懷抱著藏鄉的美麗畫卷,懷抱著扶貧路上的錚錚誓言,跨向生命的盡頭。

        這個冬天,四個人感動著一座城,我的呼喚被阻隔在塵世之外。 

        回望城馬依舊,小娟不在。 

        遠眺峰迭依舊,文燕不在。 

        環顧憨班依舊,江偉不在。

        仰望坪定依舊,彥輝不在。

        這個冬天 蕭瑟之氣湮沒了塵世煙云。 

        透過微光,我看到那些倔強的背影和堅毅的目光,穿越龍江波濤,跋涉翠峰山巒,那些懷揣信念的人,那些懷揣光芒的人,已經走完生命的全部。 

        這個冬天,我只能拿起笨拙的筆,把那些英靈從生命的盡頭喚回,為他們做一次靈魂的祭祀。才思已經干涸,聲音已經凝噎。而那鏗鏘有力的腳步,已涉過每一片被大愛澆灌的泥土。

        今夜,我在羚城默念著葵花一樣的名字。那金燦燦的成色,如一個個動人魂魄的故事, 正通過窗外斑駁的月光,落入我單薄的詩句中,像一片片歲月的吻痕,鑲嵌在追憶的文字里, 

        至今占據我靈魂的全部。

     

注:2019年10月7日,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扶貧辦干部張小娟,縣融媒體記者陳文燕、閔江偉、王彥輝在完成工作任務返回途中,因所乘車輛墜入白龍江而不幸遇難,特以此文悼念追思。


原刊于《詩刊》2022年7月(下半月刊)

牧風.jpg

        牧風,藏族,原名趙凌宏,甘肅甘南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在《詩刊》《十月》《民族文學》《青年文學》《星星》《詩歌月刊》《飛天》等報刊發表散文詩、新詩五十多萬字。作品入選多種新詩、散文詩年選。著有散文詩集《記憶深處的甘南》《六個人的青藏》《青藏舊時光》、詩集《豎起時光的耳朵》。曾獲甘肅省黃河文學獎、甘肅省少數民族文學獎、首屆玉龍藝術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