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30210070543.jpg

(《飛舞的雪花》,陳躍軍著,光明日報出版社2022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蘇軾感嘆人生之路“應似飛鴻踏雪泥”,有些經歷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指爪”,有些經歷則湮滅在歲月的風雨中,空留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慨嘆。文學就是要尋覓那些指爪印痕,再現如歌往事,在片片飛羽中挖掘人生詩意。陳躍軍的新作《飛舞的雪花》試圖通過一件件鮮為人知的西藏故事,來展現他的西藏感受。西藏在陳躍軍的視野中,不只是高天厚土,也不只是蒼茫遼闊,而是醞釀情思、鋪陳不同人生風貌的沃土,體現出“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的文化意蘊。

        從西藏農牧學院讀書到鄉鎮工作,從錯那縣到山南市,再到古城拉薩,二十余年的西藏生活經歷,造就了陳躍軍深沉的西藏體驗,他與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里的各族干部群眾結下了濃濃的情緣。他緊貼著西藏大地,放飛文學西藏的翅膀,他寫詩,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出發,便引詩情到碧霄;他著文,從身邊的人與事入手,大珠小珠落玉盤。陳躍軍的西藏書寫呈現出獨具個人風范的味道,第一就是不盲從,一切都是從個人的經歷和體驗出發,以我手寫我口為寫作旨歸,盡管有些作品略顯青澀,但內在的情感真誠、真摯;第二就是善發掘,用共情的目光觀察身邊人、身邊事,構設出平等共生互建的文學倫理。

        從《飛舞的雪花》來看,陳躍軍將他多年的西藏生命體驗傾注于這54則故事之中,為我們呈現出西藏風采各異的人生景觀?!讹w舞的雪花》中眾多的故事大部分都以進藏人、在藏人的西藏生活為中心而展開敘述。所謂的進藏人,大概指的就是西藏和平解以來從祖國內地到西藏生活的各種人物,這些人在西藏工作、生活多年,西藏成為他們割舍不掉的生命指爪,所以他們從進藏人轉化成在藏人。陳躍軍以進藏人為切入點展開故事敘述,一方面他是把自己和同代人的經歷浸潤在他的作品中,另一方面他也把前輩的故事融匯貫穿在他的故事敘述中,因此,《飛舞的雪花》為我們呈現出兩代甚至幾代帶有老西藏風貌的人物形象體系。

        對于年輕一代或者說是陳躍軍的同代人而言,《飛舞的雪花》以情感糾葛為抓手,尤其是展現青年男女之間愛戀的鋪陳,表現出略帶悲情色彩的人生指爪。大致來看,此類悲情主要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展現的是身處內地和西藏的青年男女熱烈而最終有情人難成眷屬的情感故事,如《別說謝謝》《親愛的,難道你就不疼嗎》《情人節,來到你的墓前》,在這三個故事中,陳躍軍擷取的是生活中常見的距離成為阻隔愛情的現實難題,但當他將故事的背景置于西藏,則將愛情中的距離感更鮮明地呈現出來,正如《親愛的,難道你不疼嗎》中詩婷所說的“我至今都不能忘了你對我的好,可是真的對不起,我們這樣天各一方也不是辦法,放手吧,也許這樣對我倆都好,你說你喜歡西藏的雪花,其實愛情就像西藏的雪花,是冰冷的,是會融化的”,表達出愛情盡管美好,但面對現實,愛情畢竟還是奢侈品的認知,這就是陳躍軍及其同代進藏人的無奈。

        第二種類型是即便是男女雙方皆身在西藏,也未必能實現美好幸福。和內地青年的愛情故事相比,陳躍軍及其同代進藏人的愛情經歷往往都要接受勞燕分飛的考驗,如《真希望,每次轉身都能看見你》中的岳峻畢業分配到山南,曉玲分配到昌都,僅僅半年的時光,他們的愛情遭遇滑鐵盧,原因很簡單“有一次,我病了,高燒到40度,我多么希望你能在我身邊,可是你那么遠。是他把我送到醫院,照顧了我一星期。我們離這么遠,你又不會調過來”,缺乏陪伴,缺乏慰藉,這是進藏人初到西藏的感受,也是每一個異鄉人共同的體會,這就導致原有愛情的破滅,新的戀情產生。他們渴望愛與被愛,但殘酷的現實打破了他們的迷夢,讓他們一次次從希望走向失望。

        第三種類型是進藏人進藏后的愛情故事。盡管青年男女兩情相悅,可能是由于生活習慣文化習俗的差異性,造成了男女青年間的愛情障礙,在《開在天堂的玫瑰》中,北方青年雪峰與藏族姑娘格桑的愛戀就受到“雙方家長一致反對”,這折射出人們的婚戀觀念的保守??赡苁菫榱耸沟脨矍橹犯鼮轫槙?,在《預言》中,陳躍軍設置了進藏人夢詩“是個孤兒,很小的時候父母在一場火災中去世”的前置背景,但即便如此,他與央金的愛情之旅并不順暢,同村的強杰成為他的強勁對手,使夢詩與央金不得不暫時分別,這又折射出進藏人的愛情受到社會環境的制約影響。

        盡管《飛舞的雪花》中展現的同時代進藏人的愛情大部分帶有悲情的色彩,但也有兩篇例外,分別是《美麗的云霞》和《康巴新娘》,這兩篇作品中的男女愛情之所以能夠圓滿,或許在陳躍軍的思維中,隨著西藏與祖國內地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隨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不斷鑄牢,人們對于西藏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和充足,西藏不再是神秘神奇的代名詞,而是人們表達精神關懷、實現人生價值的現實空間,因此,束縛陳躍軍及其同代人的愛情羈絆已失去了堅固的效能,不同民族出身、不同文化習俗的青年男女可以實現自由的愛戀,徜徉在幸福的高原。這或許是陳躍軍對西藏愛情的文化理解和文化希冀。

        《飛舞的雪花》中展現最多的是駐守在西藏的在藏人,他們在不同的時期由于不同的原因,奔赴西藏,堅守西藏,幾十年來,他們奉獻青春、奮斗人生于西南邊陲;但他們又命運多舛,承受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痛苦和辛酸,同時也有不少祖祖輩輩生于斯、長于斯的干部群眾,大家朝夕相處、生死與共,形成了命運共同體。在《被忽略的忠誠》中,陳躍軍為我們展示了一位似乎與我們的時代有些出入的藏族干部形象,他堅守初心使命,“我是毛主席派來的,我是毛主席的戰士,戰士的職責是保衛疆土?,F在是和平時期,雖然沒有戰爭,但在這里工作也是在守衛祖國的邊疆”,這擲地有聲的言說,或許就是陳躍軍所理解的“邊疆”的意蘊吧。帶著這樣的情懷,陳躍軍在平實的敘述中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個鮮活的老西藏精神的踐行者,如《我在招手,你還能看見嗎?》中文學軍提前退休,離別時“他說他在西藏工作一輩子無怨無悔,就是對不起自己的親人。父母在他進藏后相繼去世……妻子沒有工作……兒子16歲了,他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但回到內地不到半年就因氣候和環境的反差而匆匆離世,這是西藏干部的忠孝不能兩全、家國不能兼顧的體現;《分居》中的文和莉結婚以來,一直處于分居的狀態,直到文突發疾病去世,“一個在天堂,一個在人世間,飽嘗思念之苦”,這是西藏干部婚姻生活的常態;《西藏母親》中的娜失去了女兒,失去了青春,失去了家庭,依然堅守在高原,這是西藏干部最大的傷痛,愛而不得;《我也是有爸爸的人》中老劉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參加兒子的家長會,實現了兒子“我也是有爸爸的人,這就是我的爸爸”的希望,這是西藏干部最深的愧疚,未曾參與兒女的成長過程;《兒子,咱們一起回家》中的文刀、文山父子接力上高原工作,文山不幸犧牲,白發人送黑發人魂歸故鄉,這是西藏干部最大的奉獻,獻了青春獻子孫;《昆侖玉是一滴眼淚》中的伊水大學畢業志愿到高原工作,高強度的工作導致腦血管破裂,刷新了在職干部因病死亡的最低年齡,這是西藏干部最可寶貴的精神品質;《邊境書記》中,一位當地土生土長的干部、以國為家,用守護神圣國土、建設幸福家園的壯舉,再現了“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的生動實踐,這是西藏干部以國為家的赤誠情懷?!缎⌒〉男腋!分?,達瓦和白瑪用勤勞的雙手經營著愛情、婚姻和家庭,這是西藏人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陳躍軍以散文式的筆法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又一個老西藏精神的傳承人,一個又一個普通高原人,他們的故事無需過多的文學渲染,家長里短的言說足以讓我們動容,平實的敘說就已經震撼到我們的心靈深處。究其原因,大概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吧,陳躍軍把生活在這里人們當成親人和兄弟姐妹,能切身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的痛楚和歡樂,所以他的敘述多從小處入手、多從細節起筆,點滴中敷衍出宏大的精神格局。

        《飛舞的雪花》還表現出對生命之真善美的贊頌。文學中歷來不乏對于真善美的書寫,人們從不同的角度闡釋心中的真善美。陳躍軍站在生命大愛的角度上表現對真善美的理解?;蛟S是他看到美好的存在消散于時空中的現象太多了,所以他格外珍愛生命體驗中的瞬間感動?!遁喴紊系奶焓埂分械墓前┩砥诘男」媚锩利悩酚^,盡管生命即將走向終點,但作者以為“她就是天邊的一道彩虹,那么驚艷、那么美麗、那么短暫,但卻把七彩的夢撒滿了人間”,留下生命之美的定格;《緣分》中娟遭遇丈夫感情的背叛、生活的艱難,依然堅信生活的美好,將自己的一個腎臟捐給了前夫的妻子,以博大的胸懷、深沉的愛回饋生活。

        從整體上看,《飛舞的雪花》隨筆式地探尋和記錄雪域高原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看似不經意的飛鴻踏雪描述中內蘊豐富紆徐的情懷,體現出從世俗中來,到靈魂里去的人文關照?;蛟S,陳躍軍還有更大的文學抱負,《飛舞的雪花》只是他意圖開啟全新文學敘述的嘗試,新的文學表達的前奏。若他從資料性的梳理、情感性的沉淀中破繭而出,或為我們呈現出高原人更為宏闊的精神史詩。

魏春春.jpg

       魏春春,男,山西懷仁人,文學博士,現為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從事當代藏族文學和西藏當代文學研究。出版專著《守望:民族文學的詩意創造》《新世紀藏族漢語文學“中國故事”話語實踐研究》。先后在《民族文學研究》《當代文壇》《湖北社會科學》《阿來研究》《西藏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五十余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一項。

陳躍軍2022.jpg

        陳躍軍,山西芮城人,1997年進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詩集《飛翔的夢》《用心觸摸天堂》《觸摸瑪吉阿米的笑》,有作品被翻譯成藏文、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