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宗薩仁波切稱她為“最好的女性入世修行者”, 丈夫稱她是“天塌下來了也能過得很好的那種人”,臺灣著名綜藝主持人張小燕如此評價她“如果這時候房子燒起來了,她也會說,‘嗯,也不錯。燒完還可以重蓋’?!?nbsp;

       她冷靜平和,同時又不乏勇氣和力量,她是戲劇導演賴聲川的太太,是第一代“云之凡”(《暗戀桃花源》女一號)的扮演者——丁乃竺。

2.jpg       奇妙的佛緣 

       丁乃竺出生于香港。她出生的時候,本來叫丁乃蕾,結果她的爺爺從云南寫了一封信到香港,信里說,此孫女與佛有緣,請改名為乃竺??蔂敔攺臎]有見過她。大概她的佛緣從兒時就有了。

       回憶與佛法的初次相遇,丁乃竺說,大學時她一聽佛法就深深地被吸引,那是1970年代,信眾很少,一開始她覺得佛法籠罩著神秘的氣息,直到隨著深入學習她卻覺得:“有什么神秘的?沒有一樣比生命來得更神秘,只是很多人都忽視了生命的神秘性?!?nbsp;

3.jpg      “生命就是一連串不斷覺受的經驗,一種不斷經驗的狀態,包括生還有死。而每個剎那,既是生也是死?!碑斪哌^至親的死亡后,她深刻地感受到如果心中真的了解死亡,當死亡來臨時就能不懼?!八劳霾皇翘烊擞栏?,構成身體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風沒有一瞬間不在改變,但整體生命的能量卻是不斷流動。如同眼前的這座山看似真實存在,但每一秒它都在變化?!侥_'是它嗎?‘山頂’是它嗎?而‘山中的山’也是它嗎?還是‘我腦海中的山’是它呢?” 

      讀懂了生死的丁乃竺對佛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她和佛法有著很奇妙的緣分,生活中總是能碰到和佛法有關的事情。剛到美國時,她就讀于伯克利,那里也有個佛法中心。后來搬了家后,總聽到一個奇怪的聲音,發現那是孔雀的聲音,打開窗戶看出去,對面就住著一個喇嘛。后來她和丈夫從美國回到臺灣,就陸續請一些活佛到家傳佛法,一傳就是一兩個月。

       1980年代,丁乃竺認識了宗薩仁波切。那時仁波切才二十出頭,第一次到臺灣來,丁乃竺的身份是翻譯。別人將藏文翻譯成英文,她再從英文翻譯成中文。多年以后,丁乃竺的大女兒長大成人,嫁給了宗薩仁波切的外甥,緣分總是這樣奇妙。

5.jpg       停不下來的利他心 

       在丈夫賴聲川的眼中,丁乃竺是個極其有利他心的人,賴聲川回憶:“她開始時在電腦公司上班,還要搞劇團,還要為佛法的活動籌款,還要翻譯。有一次,大概是1990年,她為宗薩仁波切一個很大的活動籌到很多款,我心想,可以了吧,你這么累,他們有基礎可以蓋廟了??墒俏野l現,不斷有新的人有新的要求找她,她就會去繼續做。太多人碰到事情就找她,她就是萬靈丹,傳說中的如意寶。誰有任何問題找她,她一定放下一切細心又耐心地解決你的問題?!?/p>

4.jpg       生活中常見的一個場景是:賴聲川回到家中,看到又有人在客廳,他們很小聲地和丁乃竺在談話——又有一個朋友因人生中碰到問題找到她談話。賴聲川說丁乃竺為太多人做事情。對一無所有的人、大財團的人,她都沒有分別心,不論他是什么人。

6.jpg       讀懂了她就讀懂了親密關系

       丁乃竺和賴聲川的相遇、相識、相愛、相伴多年也充滿了幾分命中注定的味道。他們相識在咖啡館,丁乃竺回憶“我走進去的時候,他抱著吉他坐在地上,陽光很燦爛地照在他臉上,像個小孩。我第一感覺,哇,好純啊,這個人!他見到我,回頭嗨一聲,好像和我很熟?!眱扇说谝淮瘟奶?,一聊就是四個小時,情投意合。大一時相識,大二時相愛,工作兩年后舉辦佛化結婚,然后一起去美國深造。他們的人生很奇妙,戲劇、佛法和家庭是完全連在一起的。

       雖然從外在看來,賴聲川與丁乃竺兩個人在生活上很多地方是很不合的,比如兩人吃的不一樣,一個愛吃辣,一個不吃辣;一個喜歡累積東西,一個喜歡丟東西;玩的也不一樣,愛好也不同。但這些生活中的不協調一點都不影響到兩個人的關系。究其原因,他們給出了答案:“我們有一種更深的東西是在一起的,一種追尋。那種東西在一起,就什么都搞定了。那種更深的追求就是一切。那種東西是什么呢?就是追尋生命的本質,追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在干什么。所以,如果夫妻之間沒有更深的追尋,很容易散掉,很容易瓦解。如果彼此關系是建立在金錢或者簡單的吸引力上,那個東西很快、幾年內就可能散了?!?/p>

7.jpg       曾經有人向丁乃竺請教,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愛?如何才是有愛的能力?丁乃竺給出了她的愛的密碼:

       第一,主動給予的能力。很多人說,我都在給啊,但是有沒有注意到,很多人在給的時候,都有一個隱藏著的鉤子,都在要,想得到。主動給予就像母親愛孩子一樣,就是給出去;

       第二,能不能給真心的關懷和關心。好多人說喜歡貓和狗,但我很少看到他主動去照顧貓和狗,當你真正愛一個東西的時候,你會想去照顧Ta,你會希望Ta好,你會付出勞力。

       第三,在愛當中,必然有一種知識。一無所知的人是一無所愛的。尤其在兩性相處當中,大家會說我太了解Ta了,Ta就是那樣的,當一個人在講這個話的時候,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人是個有機體,Ta隨時都在變化,在這種改變當中,我們其實對自己的改變都不是很了解,我又怎么能了解另外一個人的變化呢?所以,我如果真的愛對方,我需要每天都有一種新鮮的眼光看Ta,就像看著我自己一樣。

       第四,在愛當中,有責任。責任不是義務性的,而是因著愛,我愿意去承擔。

       “因此,當我們問自己能不能愛的時候,當我們真正去檢查自己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發覺,某一方面我具備,但另一方面是不具足的。在不具足的部分,我們就把它加強,因為愛的能力也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如果我們具備愛的能力的話,我們會像一朵花一般綻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