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光之子》中梅朵的心之旅

《光之子》:時代變遷中的渴望與尋求.jpg       2020年,卡先加導演的電影作品《光之子》參加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競賽,獲得最佳紀錄長片(提名)?!豆庵印分v述了發生在藏地果洛高原一所福利學校中13歲的梅朵學習生活的故事。父母離異后,梅朵只能留在年邁的外公外婆身邊。為了找回從小缺失的親情,梅朵克服種種困難,一個人勇敢地到草原深處去尋找爸爸??匆姲职旨彝バ腋?,有兒有女有牛羊有草原,梅朵內心五味雜陳而又無處訴說,她迎著陽光,手握畫筆,表達自己的渴望與想象?!豆庵印酚涗浟松倥范洫氉蕴ど弦欢螌ふ腋赣H和歸宿的如夢般的心之旅,展現了時代變遷中一個幼小的生命克服重重挑戰,堅強成長的故事。

       渴望與尋找

       紀錄片記錄真實。然而影片最真實的意義不僅僅是以紀實性的方式還原了13歲女孩梅朵的故事,更多的是展現了當下藏地牧區生活實際中存在著的值得深思的現象。在整部影片的完整敘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梅朵一直在渴望與尋找從沒有見過的爸爸,以及這份軌跡所蘊含又最終依然留在她心靈深處的那淡淡的憂傷。畫面從開篇就在逼近的特寫里展露出梅朵眼角里的愿望:從“人為什么會突然想念一個人呢”的追問中,伴隨靈動輕快的音樂節奏,讓觀眾感受到一個13歲的孩子所流露出的憂郁,以及積極準備去見父親的行動中的那份深深的期待。影片相對客觀地記錄了梅朵的生活,以及隱藏在她生活背后的某種荒涼和無奈。在一所2005年建立、全部收容孤兒,每年招收30名學生的福利學校,大多數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在何方。影片里面的小主人公梅朵從小和祖父母一起長大,父親在她幾個月大的時候離開,母親之后也隨即改嫁,但她對從來沒有見過的親父親卻有一種本能上的渴望。

渴望帶來尋找,尋找總會伴隨傷害。但小梅朵對此卻并沒有大人們那樣的思慮。盡管外祖母對梅朵父親不抱任何希望,直接告訴梅朵,“我懷疑他是否真的愛過你”;外祖父毫不掩蓋對梅朵父親不配做一個父親的厭惡,但梅朵還是極力想要打開自己的追尋之旅,直到她看到父親也已組建了新的家庭。隨著敘述的邏輯一一展開,我們正擔憂梅朵將會遇到一個什么樣兇神可惡的男人時,卻看到了一個更為普通真實的人,一個已經幸福的生兒育女的男人。以此,我們甚至無法在道德層面作出任何結論,卻已看到導演在敘事表面下記錄的更為真實的當下。表面上看,這是關于梅朵的紀實性敘事,讓我們尋到軌跡、了解這背后可能發生的一切的動因,但其實導演是在用畫面重新建構破碎和心靈的斷裂。

       鏡頭的運動自然流暢,形成自然敘事。每一組特寫鏡頭都貼近梅朵的內心世界,近乎憂傷。人們都說愛出于本能,可鏡頭卻堆疊出更真實的困惑:為什么人們會拋棄自己的孩子?白云,大山,房子,木頭。當梅朵用望遠鏡眺望遠方,感覺踩在云上飛翔,我們在鏡頭里看到孩子最簡單的滿足——她見到了自己的父親。但這種出于短暫的相見,無法抵消長長的思念??赡芤粋€月也不滿足,一生也不滿足。梅朵不斷撥弄的望遠鏡是她能朝向的遠方。她面對鏡頭說出“神,非常慈悲,有顆溫暖的心”時,也溫暖了所有的人?;氐郊液?,梅朵和祖母的沖突升級,背對著躲在在門后,像小時候脆弱、害怕、羞澀的自己,而曾經有過的期盼此時卻變成了嘲諷——“我希望我們一家人和睦地住在一起,但是那不太可能?;蛟S這就是我們的命運?!贝藭r,音樂的配樂效果在整部影片中輕快且輕盈地流動,不斷地撫慰著觀眾的內心,影像節奏里融入了導演希望處理的輕松的深情。當我們無能為力時,畫畫吧,唱歌吧,讓我們的心靈被洗滌。

       斷裂與縫合

       而影片更核心的價值藏在敘事主題背后的一種回歸,面對喪失,導演提供出的影像思考不僅僅在藏地敘事的題材里展現了新的可能性,更提供了一種答案——面對充滿誘惑和不斷變化的世界,在科技和文化帶來的影響和沖突的環境下,誰來承擔一個孩子最本質的思念?讓梅朵成為孤兒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但直到鏡頭面對他的父親那句“網絡發達,聯系越多……離婚對大人們很正?!背霈F時,我們也沒有得到最能說服人心的答案。大人習慣掩飾,孩子更接近本質。而我們在影像中得到的溫柔撫慰和詩意,是導演看似輕描淡寫地用簡單的鏡頭把悲情降到最低的處理手法。它或許想突破影像敘事告訴你本質-悲傷會在寬闊的天地間流動,也會隨著天地和光影形成真正的悲憫。而卻也在那份榮光的紀錄下,提醒我們每個人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世界的孤兒。

       在小梅朵抬頭看天的瞬間,在光的罅縫里,在“延續的時間和純粹的延綿之間不存在完全的對立中思考”,畫面呈現出連續性的生活細節,更產生非連續性的影像和被斷裂的情感真實間的記憶的縫補。而斷裂產生于視覺影像所拼湊出的畫面中,在情感的主觀印象推動下再次構建了紀錄性的真實-不只是單一的記錄。光撒在梅朵心里,空間消失了,意義消失了,時間模糊了。鏡頭隱匿于梅朵仰望的空間下給出的凝視,彌合了斷裂的物理差距,也讓我們看到故事背后存在急需討論的觀念和意識差異。這里的注目成就了視覺空間的把控和對所拍攝主體的溫柔陪伴。更重要的是,在這份孤獨的撫不平的憂傷上,輕輕彈奏出的音樂,沖破了時間影像的桎梏流動在了天地。

       所以這不僅僅是藏地的故事,而且故事所引發的震顫也接近于我們內心的頻率。在光的罅縫里,在影像“延續的時間和純粹的延綿之間不存在完全的對立中思考”之上,它是連續性的生活細節,更是非連續性的被斷裂的情感真實。以此,我們不禁懷疑面前這個更真實的世界在影像記錄下,或許又是謊話連篇和粉飾太平,而孩子內心深處的光終會打開你所有的疑團,縫補你的內心?!靶腋J桥κ亲鲎约合胱龅氖虑?,而不是夢想本身。一對戀人在結婚后一般都會有孩子,但是如果他們又各自找到了其他的戀人。但她們分開后就會在孩子的心里留下傷痕。所以我還是不太明白什么是幸福?”只是,讓13歲的孩子祝福自己的父親,真殘忍。

“太陽叔叔

金色的太陽

銀色的太陽

多么溫暖的陽光

云兒請您開開門

讓溫暖陽光普照

太陽叔叔

金色的太陽

銀色的太陽

多么溫暖的陽光”

    但小梅朵還是堅強和溫暖的,她畫出的顏色和干凈的心靈給了所有人一份內心的寬慰。如此稚嫩又如此干凈。她抬頭看著光,臉紅撲撲的,總像憋著什么但還是充滿期待。很想告訴她,她永遠不是一個人。

(作者系 泰國瑪希隆大學在讀博士,高校影視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