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木·丹增嘉措又稱第十世德木仁布欽洛桑絳白隆多丹增嘉措,1901年出生于西藏工布江達縣阿沛村。他是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表弟,是西藏有資格出任攝政的四大呼圖克圖之一。除去這些身份,他還是西藏歷史上第一位攝影師。

      二十世紀初攝影盛行西方,但當時的西藏幾乎與世隔絕,思想封閉落后,人們認為攝影會攝人魂魄,甚至臆想會通過照片對人實施咒術。因此,辛亥革命后一些西方探險家在進藏后為了方便開展活動,將攝影技術作為極力討好西藏上層人員的手段,可惜效果不甚理想。

      德木活佛與攝影的第一次結緣還要追溯到1912年, 12歲的德木活佛被一位歐洲人邀請拍照,年少的仁波切出于好奇同意了。當所有準備就緒時,歐洲人要求侍從將仁布切用繩子固定在椅子上,以免他照相時晃動??墒窃谖鞑貙罘鹱怨乓詠矶际琼敹Y膜拜,哪有用繩子綁住的道理,管家認為歐洲人的做法是褻瀆神靈,將歐洲人趕了出去,于是便與此業緣擦肩而過。仁波切每每談到這件事,都會笑著說:“如果當時可以忍耐一下,倒是可以留下一張小時候的照片。”

      仁波切攝影的真正緣分起于一次善意的救助。20世紀20年代,由于仁波切所在寺院曾資助清軍入藏,被當時的政府沒收了丹吉林的全部財產,并遣返該寺僧眾,而德木仁波切去了“巴日庫”(現自治區黨校邊上)山洞閉關修行。在這個山洞,他救了一位尼泊爾商人,這位尼泊爾商人恰好是一位攝影師,他教會了活佛攝影技術,并送了一臺照相機。從此之后他便迷戀上了攝影,并成為了最早的藏族攝影家。

      德木仁波切的次子德木·旺久多吉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大貴族和上層僧人中有相機的人不少,卻只有我父親愛上了這一行。”德木活佛天生具有開放的心靈,對新生事物有著強烈的了解欲望,這應是仁波切能夠興致盎然地進行攝影創作的重要原因。正是因為這份執著,他在拉薩、后藏及自己的家鄉工布等地拍攝了大量的照片,自設暗房洗印和擴放,堪稱高原上的第一代本土攝影師。他用手中的卡爾賓、萊卡、蔡斯康等國外高檔相機留下了大量的圖片。隨意、即興的拍攝使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包羅萬象。

      荷賽的評委主席在看到德木活佛拍攝的作品時說:“我們的攝影沒有太大的進步”。言下之意即是德木仁波切的拍攝作品是非常好的。而作為以為沒有受過專業攝影技術訓練的人,他能拍出這么讓人贊嘆的作品,或許是因為從小在寺廟中有學習過關于藝術方面的知識,或許是有著異于常人的天賦,但是在我看來更多的是因為他有著一顆平靜的內心,他的攝影從來不反映社會或評論時代,拍照沒有什么功利心,他拍的照片畫面安靜和諧,給人以一種寧靜的享受。

      這也許是對德木仁波切本人說過的“佛教的無我,就是說沒有什么是我的”最好的詮釋!
 

德木仁波切 · 生平簡介

      德木·丹增嘉措生于藏歷第十五繞迥鐵牛年(1901年)生于西藏工布江達縣。1905年被確認為九世德木·赤烈繞杰的轉世靈童,取名為德木·洛桑降貝隆朵丹增嘉措,并從他的家鄉迎請到拉薩的丹杰林寺內。1920年德木獲得格西(博士)學位。1925年,一位尼泊爾商人送給了他生前第一臺照相機,從此開始了攝影之旅。1938年奉還比丘戒給上師后與尼姑寺尼姑臣來德欽結婚,共養育三個孩子分別為:大兒子阿旺杰丹格烈朗杰(格烈仁波切)、次子旺久多吉、小兒子斯達次仁。1953年德木仁波切成為《西藏日報社》的編委。1956年與妻子去印度參加佛的誕辰日紀念活動?;貋砗?,加入西藏佛教協會,同年被打成右派。1959年被認命為西藏政協委員。1960年他參加西藏人民大會。同年停止了拍照。1966年接受紅衛兵的批判,夫人被關押。1967年夫人逝世,1973年5月16日圓寂。1980-81年建立德木靈塔。

      子承父業的旺久多吉,西藏拉薩人,為德木·丹增加措的次子,從小受到父親的熏陶走上了攝影人生。生于1949年12月,1981年調入西藏自治區文聯,1990年當選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1998年當選為政協西藏自治區第七屆委員會委員,被中國攝影家協會評為德藝雙馨優秀會員。2004年,被西藏大學藝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其文學作品《西藏攝影史話》于1983年獲五?。ㄗ灾螀^)散文一等獎,攝影作品《古廟里的春天》獲3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金牌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40年優秀攝影作品連戰“福達杯”獎,其作品《火葬》獲中日攝影文化交流會獎,獲首屆珠穆朗瑪文學藝術獎。